方1
藥物:杏仁、蘇葉、陳皮、半夏、桔梗各10g,前胡12g,麻黃、甘草各6g。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用法:
(1)水煎服。每服煎煮2次,每次煎煮20~30分鍾,每日2次口服,每日1劑。
(2)搗為散。每服6~9g,每日2次溫開水送下。
其他應用:外感涼燥傷肺所致咳嗽之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
點評:本方為經方杏蘇散加減。主治外感涼燥所致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常有頭微痛、惡寒無汗、咳嗽痰稀。
來源:《溫病條辨》
方2
藥物:桑白皮、知母、杏仁各12g,沙參、麥冬各15g,川貝母5g,黃芩、淡豆豉各10g。
功效:清燥潤肺。
用法:水煎服。每服水煎2次,每次煎煮20~30分鍾,每日2次口服,每日1劑。
其他應用:陰虛肺熱所致支原體肺炎、秋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百日咳。
點評:本方為經方桑杏湯加減。主治外感風燥,邪在肺衛所致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常有幹咳無痰,鼻燥咽幹。
來源:《溫病條辨》
方3
藥物:鬆果3個,豆腐2塊。
功效:清肺止咳。
用法:同煮,煮沸後加冰糖適量,空腹喝湯、吃豆腐。
其他應用:邪在上焦所致咽痛。
點評:本方為經驗方。主治邪在肺衛所致急性氣管—支氣管炎。
來源:《中醫內科學》
方4
藥物:鮮蘿卜1個,蜂蜜30g。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用法:將鮮蘿卜切片,煎煮20~30分鍾,加入蜂蜜,每日2次口服,每日1劑。
其他應用:腸燥便秘。
點評:本方為經驗方。主治外感風寒所致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常伴有惡寒無汗、咳嗽痰稀。
來源:《中醫內科學》
日常調理:
(1)有全身症狀者應適當休息,注意保暖,多飲水。同時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2)要做好勞動保護,防止有害氣體、酸霧及粉塵吸入。
(3)加強體育鍛煉,尤其進行耐寒訓練以增強體質。
方1
藥物:杏仁、蘇葉、陳皮、半夏、桔梗各10g,前胡12g,麻黃、甘草各6g。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用法:
(1)水煎服。每服煎煮2次,每次煎煮20~30分鍾,每日2次口服,每日1劑。
(2)搗為散。每服6~9g,每日2次溫開水送下。
其他應用:外感涼燥傷肺所致咳嗽之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
點評:本方為經方杏蘇散加減。主治外感涼燥所致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常有頭微痛、惡寒無汗、咳嗽痰稀。
來源:《溫病條辨》
方2
藥物:桑白皮、知母、杏仁各12g,沙參、麥冬各15g,川貝母5g,黃芩、淡豆豉各10g。
功效:清燥潤肺。
用法:水煎服。每服水煎2次,每次煎煮20~30分鍾,每日2次口服,每日1劑。
其他應用:陰虛肺熱所致支原體肺炎、秋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百日咳。
點評:本方為經方桑杏湯加減。主治外感風燥,邪在肺衛所致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常有幹咳無痰,鼻燥咽幹。
來源:《溫病條辨》
方3
藥物:鬆果3個,豆腐2塊。
功效:清肺止咳。
用法:同煮,煮沸後加冰糖適量,空腹喝湯、吃豆腐。
其他應用:邪在上焦所致咽痛。
點評:本方為經驗方。主治邪在肺衛所致急性氣管—支氣管炎。
來源:《中醫內科學》
方4
藥物:鮮蘿卜1個,蜂蜜30g。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用法:將鮮蘿卜切片,煎煮20~30分鍾,加入蜂蜜,每日2次口服,每日1劑。
其他應用:腸燥便秘。
點評:本方為經驗方。主治外感風寒所致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常伴有惡寒無汗、咳嗽痰稀。
來源:《中醫內科學》
日常調理:
(1)有全身症狀者應適當休息,注意保暖,多飲水。同時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2)要做好勞動保護,防止有害氣體、酸霧及粉塵吸入。
(3)加強體育鍛煉,尤其進行耐寒訓練以增強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