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剖宮產媽媽的生活建議
睡 姿
新媽媽產後回到病房,需要頭偏向一側、去枕平臥6個小時。原因在於大多數剖宮產選用硬膜外麻醉,頭偏向一側可以預防嘔吐物的誤吸,去枕平臥則可以預防頭痛。
6小時以後,新媽媽可以墊枕頭了,之後家人要鼓勵新媽媽經常翻身,變換不同的體位。新媽媽采取半臥位較平臥更有好處,這樣可以減輕身體移動時對傷口的震動和牽拉,會覺得舒服一些。
同時,半臥位還可使子宮向後傾斜,以防止子宮內瘀血滲入到腹腔內。對新媽媽而言,半臥位的角度保持在上半身與床麵呈20°~30°為宜,可用搖床,或者墊上被褥即可。
嚴防感冒
感冒咳嗽會影響傷口愈合,劇烈咳嗽甚至可能造成傷口撕裂,因此新媽媽要嚴防感冒。已經患感冒的新媽媽應及時治療。
產後排尿
產後數天新媽媽的尿量會增加,導尿管通常需留置1~2天,或等到點滴拔除後1~2小時移除導尿管。拔除導尿管後,新媽媽一般可在4~8小時內自己排尿。有些新媽媽由於腹部傷口疼痛而不敢用力,容易造成排尿困難。建議新媽媽克服困難,勇敢堅強,盡早排尿。
堅持補液
新媽媽在分娩期間消耗多、進食少、血液濃縮,加之孕期血液呈高凝狀,故容易形成血栓,誘發肺栓塞,導致猝死。故術後3天內應該輸液,補足身體需要的水分。
不宜吃得過飽
剖宮產手術時胃腸道會受到刺激,胃腸道正常功能被抑製,腸蠕動相對減慢。如果新媽媽吃得過飽,會使腸內容物增多、在腸道滯留時間延長,這不僅易導致便秘,而且使產氣增多、腹壓增高,不利於新媽媽康複。
給剖宮產媽媽的護理建議
盡早活動
盡早活動是防止產後腸粘連、血栓形成、猝死的重要措施。麻醉劑的作用消失後,新媽媽可做些四肢收放動作,術後6小時就可起床活動。這樣可促進血液流動和腸胃活動,防止血栓和腸粘連。此時特別需要注意保暖及各種管道的暢通情況;勤換衛生巾和產褥墊,保持清潔;腹部的沙袋需放置8小時;12小時後,新媽媽可以在家人或護士的幫助下改變體位,翻翻身、動動腿。術後恢複知覺後,就應該進行肢體活動,24小時後應該練習翻身、坐起,並下床慢慢走動。運動能夠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使傷口愈合更加迅速,並能增強胃腸蠕動,盡早排氣。
剖宮產與順產的生理變化大致相同,但是由於剖宮產有傷口的緣故,會有更多不便,剖宮產的新媽媽除了排尿、排氣與傷口等需要特別護理外,其他方麵的日常護理都與順產相同。
防止腹部傷口裂開
咳嗽、惡心、嘔吐時應壓住傷口兩側,防止縫線斷裂。
注意體溫
新媽媽停用抗生素後可能出現低熱,這通常是生殖器官炎症的早期表現。若體溫超過38℃,則不宜出院。
給剖宮產媽媽的生活建議
睡 姿
新媽媽產後回到病房,需要頭偏向一側、去枕平臥6個小時。原因在於大多數剖宮產選用硬膜外麻醉,頭偏向一側可以預防嘔吐物的誤吸,去枕平臥則可以預防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