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和馬的悲劇
納爾遜中學是美國最古老的一所中學,它是第一批登上美洲大陸的73名教徒集資創辦的。在這所中學的大門口,有兩尊用蘇格蘭黑色大理石雕成的雕塑,左邊的是一隻蒼鷹,右邊的是一匹奔馬。
300多年來,這兩尊雕塑成了納爾遜中學的標誌。它們或被刻在校徽上,或被印在明信片上,或被縮成微雕擺放在禮品盒中。許多人以為鷹代表著“鵬程萬裏”,馬代表著“馬到成功”。
可是,仔細研究《外國曆史》,了解了這兩尊雕塑的緣起,就會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那隻鷹所代表的不是“鵬程萬裏”,它其實是一隻被餓死的鷹。這隻鷹為了實現飛遍世界的遠大理想,苦練各種飛行本領,結果忘了學習覓食的技巧,它在踏上征途的第四天就被餓死了。
那匹馬也不是什麼千裏馬,而是一匹被剝了皮的馬。開始的時候它嫌它的第一位主人——一位磨坊主給的活多,乞求上帝把它換到一位農夫家。上帝滿足了它的願望,可是後來它又嫌農夫給它的飼料少。最後它到了一位皮匠手裏,在那兒什麼活也沒有,飼料也多,可是沒幾天,它的皮就被剝了下來。
那73名教徒之所以把這兩尊雕塑聳立在學校的大門口,為的是讓學生們警醒。
真正能把人從饑餓、貧困和痛苦中拯救出來的,是勞動和生存的技能,而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多與寡!空洞的理論必須和實踐緊密結合才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