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猶太人(1 / 1)

神奇的猶太人

《塔木德》中說:“能夠得到的東西,才有價值。”在生活中,不能好高騖遠,要追求實實在在的東西。不為沒把握的事情而等待盡管猶太民族最善於等待和忍耐,但他們的等待和忍耐是有原則的。他們最善於計算,如果認為某生意確實有利可圖,他們就會耐著性子靜候時機;但是,猶太商人從來不做沒把握的事情,一旦他們發現某生意不合算時,即便投資再大,也要想方設法收拾敗局,不要說3年,哪怕是半年也不會繼續等待,他們會斷然放棄“賺大錢的機會”。

猶太人在某項投資決定後,一般會製定投資一個月後、兩個月後和三個月後三套計劃。

一個月後,即使發現實際情況與事前預測有相當的出入,他們也絲毫不會感到吃驚,仍會一個勁地追加資本;兩個月後,實際情況仍不大理想,便進一步追加資本;三個月後,若情況仍與計劃不符,而又沒有確切的事實證明將來會發生好轉,那猶太人會毅然決定放棄這樁事業。所謂放棄這樁事業,也就是放棄迄今為止全部投入的資金和人力,甘心認賠。即使這樣,他們也不會唉聲歎氣,盡管生意不盡如人意,但也比在一堆爛攤子中大傷腦筋、進退兩難要強得多,而且是及時懸崖勒馬,否則情況也許會更糟。猶太人這種適可而止,見到大勢不妙便掉頭的做法正是受了《塔木德》的影響,也和自己民族的經曆是分不開的。

猶太民族曾忍受了2000多年的迫害和苦難,培養起頑強的毅力和耐力,之所以連3個月也不願忍耐,正是其在生意中精明的體現。這就啟發我們:在商場中要學會隨機應變,否則隻能導致失敗。

另一方麵,聰明的猶太人還懂得:不能總是等待更大的利益。下麵的這個故事就是對這一智慧的生動詮釋。

一天,靠炒賣股票發家的猶太巨富列宛,看著他8歲的兒子在院子裏捕雀。

捕雀的工具很簡單,是一隻不大的網子,邊沿是用鐵絲圈成的,整個網子呈圓形,用木棍支起一端。木棍上係著一根長長的繩子,孩子在立起的圓網下撒完米粒後,就牽著繩子躲在屋內。

不一會兒,就飛來幾隻雀兒,孩子數了數,競有13隻之多!它們大概是餓久了,很快就有8隻雀兒走進了網子底下。列宛示意孩子可以拉繩子了,但孩子沒有,他悄悄告訴列宛,他要等那5隻進去再拉,再等等吧。

等了一會兒,那5隻非但沒進去,反而走出來4隻。列宛再次示意孩子快拉,但孩子卻說,別忙,再有一隻走進去就拉繩子。

可是接著,又有3隻雀兒走了出來。列宛對他說,如果現在拉繩子還能套住1隻玩兒。但孩子好像對失去的好運不甘心,他說,總該有些要回去吧,再等等吧。

終於,連最後1隻雀兒也吃飽走出去了。孩子很傷心。

列宛撫摸著孩子的頭,慈愛地教訓道:

“欲望無窮無盡,而機會卻稍縱即逝,很多時候,為了得到更多而一味等待,不采取果斷的行動,不但不能滿足我們的欲望,反而會讓我們把原先擁有的東西也失去。”

《塔木德》中說:“僅僅知道等待和忍耐,不是真正的聰明。”感覺沒有把握的時候,要及時做出其他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