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活下去的勇氣
瑪蒂是布拉格人,生於1918年,和兩個哥哥擁有一個快樂而幸福的童年,她匈牙利裔的父親和德裔母親擁有一家小百貨店,販賣皮革及訂製珠寶,父親希望她去念女校,因此她就進了附近的修道院。那是一間羅馬公教學校,她是500名學生中唯一的猶太人。
瑪蒂15歲時就跟一個比她大10歲的英俊青年熱戀進而結婚,雖然父親最初有意見,但他們的婚姻生活還是過得很愉快,他們的小兒子派特,是在1938年出生的。
瑪蒂的快樂世界在1942年某一天,接到一封全家被送往一個安置猶太人的“特別住宿處”命令後,終告四分五裂。
瑪蒂和丈夫和小兒子派特被送往一座叫做列西恩斯的捷克集中營,她和派特住在一間很狹小的房間,裏麵還住了其他4個母親和7個小孩,丈夫則住在另一間營房,稍後他們被送往位於波蘭的奧斯維。當時一整天所分到的夥食隻有一碗馬鈴薯皮湯和一小塊麵包。寒冬中她隻有一件棉衫和裙子可以蔽體。
當巴頓將軍的部隊大破漢堡市時,當時需要有5000人去清除瓦礫。她的先生跑來跟她說:“你看,如果你留在這裏根本不可能有活下去的機會,派特跟我留在這裏好了。”
當時,要赤裸著身體列隊在納粹黨衛隊麵前被人挑選。選上後便需坐上3天火車去漢堡市,在那個地方,她餓到想去垃圾桶找食物來吃。
瑪蒂想要逃走,但又被抓了回來,還被毒打了一頓,工作分量又被加重。1945年4月1日,她被遷到柏根別森區,在那裏,除了每天由黨衛隊提供的下過毒、會讓人生病的一塊麵包外,什麼東西也沒有。
4月15日,英軍解放了柏根別森,瑪蒂幫忙把躺得到處都是的屍體搬開,好讓坦克能夠順利通行,共有5萬人活到重見天日,有25000人沒能撐到最後,在拘留期間就熬不下去死了。
瑪蒂在猶太大屠殺中失去了3個親人:她的丈夫和父母。直到今日,她始終不知道兒子派特·李奇的下落。
她在1945年到了美國,而且再婚了4次——其中離婚1次、做了3次寡婦,始終未再生過小孩,不久前,瑪蒂參加了史蒂芬·史匹柏公司製作的節目錄影,該錄影帶記錄了大屠殺生還者的故事,好讓世人永不遺忘這段曆史。
幾年前,瑪蒂到以色列位於耶路撒冷的雅維恒大屠殺紀念館,在名字碑中尋找派特的姓名,她在名單上發現他的名字,上麵附注派特最後一次出現的地方是在柏根別森。直到今天,瑪蒂仍抱著兒子還活在人世的希望,而且也費盡無數的努力去找他。
但是,瑪蒂始終非常堅強,她說:“我要繼續活下去,一扇門關了之後,會有另一扇門打開,而我就是要繼續走下去。”
在生活的波濤中搏擊,難免會受傷,忍住疼痛的人就是成功者。記住:一扇門關了之後,會有另一扇門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