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認為自己畢生的使命就是防止第二
次戰爭,完全杜絕戰爭。她寫過一部享譽世界的長篇小說《放下武器》,她
組織過無數次和平主義者的集會,她一生的勝利是,她喚醒了甘油炸藥的發
明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良知,促使他設立了諾貝爾和平獎,以彌補他發
明的炸藥所造成的災害。她當時非常激動的向我走來,就在大街上對我大聲
嚷嚷,而她平時說話是非常安靜、鎮定自若的。她說:“人們不明白現在發
生的事。這已經是戰爭。他們再一次地把一切掩蓋起來,對我們保密。為什
麼你們年輕人無動於衷?這主要和你們有關!你們要起來反抗!你們要團結
起來!不要什麼都讓我們幾個老太太去幹,老太太的話沒有人聽。“我告訴
她我就要去巴黎。我說,也許我們真的能發表一項聯合聲明。“為什麼隻說
也許?“她著急地說,“形勢從來沒有這樣壞過。戰爭的機器已經在運轉。”
盡管我當時自己憂心忡忡,但我還是盡量寬慰她。
然而,恰恰是在法國,通過我自己在那裏遇到的第二件生活小事,使我
回憶起來,這位老太太是多麼有預見,她清楚地看到了未來,而在維也納,
人們很少認真對待她的話。那是一件非常小的事,但給我留下的印象卻特別
深。一九一四年春,我和一位女友從巴黎到達都蘭,準備在那裏小住數日,
為的是要憑吊達。芬奇的陵墓。我們沿著盧瓦河徒步走去,岸旁風和日麗,
可是到了晚上,也真叫累。於是我們決定在那座有點昏昏欲睡的城市圖爾去
看電影。我以前曾在圖爾贍仰過巴爾紮克的故居。
那是一家郊區的小電影院,不能和由鉻與閃光的玻璃裝潢起來的現代化
的豪華電影院相提並論。那裏隻有一間湊湊合合改建的大廳,裏麵擠滿了各
種小人物,工人、士兵、市場上的女小販,真正的老百姓,他們一邊無拘無
束地在閑聊,一邊向汙濁的空氣裏噴著斯卡費拉蒂牌和卡波拉爾牌香煙的藍
煙,盡管電影院是禁止吸煙的。銀幕上最先映出的是《世界各地新聞》。有
英國的劃船比賽。觀眾一邊閑扯,一邊發出笑聲。接著是法國的一次閱兵式。
仍然沒有多少人注意。然後是第三幅畫麵,威廉皇帝在維也納拜會弗朗茨約
瑟夫皇帝。我忽然在銀幕上看到今人厭惡的維也納西火車站那個十分熟悉的
站台,上麵站著一些警察,正在等候駛進站的列車。接著看見年邁的弗朗茨約
瑟夫皇帝沿著儀仗隊走過去,迎接他的客人。——這是列車進站的信號。年
邁的老皇帝已經有點駝背,檢閱儀仗隊的時候搖搖晃晃,當老皇帝出現在銀
幕時,圖爾人對這位滿臉自胡子的老先生善意地發出笑聲。接著是列車進站
的畫麵,第一節車廂,第二節車廂,第三節車廂。豪華車廂的車門打開了,
威廉二世皇帝從裏麵走下車廂,他穿著一身奧地利的將軍服,翹著高高的八
① 貝爾塔馮蘇特納(Bertha von Suttller,一八四三—一九一四),奧地利女作家與和平主義者,曾任
諾貝爾的女秘書,對諾貝爾的和平思想發生過影響。代表作有長篇小說 《放下武器》。一九○五年諾貝爾
和平獎獲得者。
② 卡珊德拉,希臘神話中的特洛亞公主,有預言的才能,但她的預言不為人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