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漸入佳境

1949年8月,艾科卡開始在福特擔任見習工程師,工作內容是巡回到公司各個部門實習數日或數周,以便熟悉製造汽車的每一個步驟。他被分派到紅河廠,是全世界最大的製造廠區。

這是個絕佳的機會,可以看到書本上的知識,如何實際應用。艾科卡有機會在製造過程的每一步驟實際動手操作,從采礦取得原料,煉製鋼材,到最後的裝配線。在裝配線實習四周期間,雙親到工廠來看他。母親看到他身穿工人服,就說:「讀書讀了十七年。你看,在班上考不到第一名的下場如何?」

艾科卡對營銷或業務這類第一線的工作躍躍欲試。他發現自己雖然學的是工程,卻喜歡與人一起工作,勝過與機器為伍。上司對此不以為然,可是還是決定,如果他可以自己在業務部門找到職缺,就讓他轉調業務部門。艾科卡很快跑到紐約,說服一位區域經理雇用他,擔任車隊銷售部門一個低階辦公職員。

剛開始他做得並不順利,整整過了兩、三年左右才站穩腳步。不過他的確享有一項有利因素:當時二次大戰已經結束,經過多年戰時物資缺乏,現在大家對新車需求大增。

到1949年,艾科卡已當到賓州威克斯巴爾一帶的業務經理,負責與十八家經銷商密切合作。他很快就發現,經銷商才是整個汽車業的靈魂。這些經銷商雖然是依附在各家汽車公司,其實卻是位居資本主義製度核心的創業家;況且他們才是真正把車廠生產的汽車銷售出去和負責維修的人。

大多數汽車公司的高階主管都缺乏這種眼光。但是在艾科卡看來,經銷商是公司唯一的顧客。因此就算有時候可能有點逆耳,仔細聆聽他們的意見也是理所當然的。

福特公司正經曆痛苦的重整期,但這也表示內部有許多晉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