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科學普及(18)(2 / 3)

作者認為,說到混沌,也得提到霍金,他是宇宙學家,身居劍橋大學牛頓講座席位。1980年作了題為“理論物理看到盡頭了嗎?”的演講。在對他的這門科學作估量時,霍金就物理學的大部分說了一番話:“我們已經知道支配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經曆的每件事的物理規律。……現在要用龐大的設備和巨額的金錢來做我們不能預言其結果的實驗,這件事本身就是對理論物理長足進步的稱頌。”作者認為人們長期有一種感覺,隻是不常公開表露,即理論物理已經同人類對世界的直覺偏離太遠。誰也不知道,這是富有成果的異端,還是直截了當的邪說。但是,有些認為物理學正走進死胡同的人,現在把混沌當作一條出路。

作者對霍金所描述的物理學有不同的看法,他表示疑惑:霍金的理論能回答關於自然界的某些最基本的問題而完成它的使命嗎?生命是怎樣開始的?湍流是什麼?首先,在一個由熵支配的宇宙中,一切都無情地趨向更大的無序,怎樣出現有序呢?同時,人們日常經曆的許多對象,如流體和機械係統,在我們看來是很基本和普通的,從而使物理學家們自然傾向於假定它們已經被很好地理解。但實際並非如此。

作者說,混沌的信徒們,他們有時自稱是信徒,是皈依者,是福音傳教士,他們思索決定論,思索有意識的智力的本質。他們感覺到,他們正在扭轉科學中簡化論的傾向,即隻從係統的組成零件誇克、染色體或神經元來作分析的傾向。他們相信自己是在尋求整體。

作者認為大約10年之後,混沌已經成為一種迅速發展的運動的簡稱,而這個運動正在改變著整個科學建築的結構。到處是混沌會議和混沌刊物。政府中那些負責軍事機構、中央情報局和能源部的研究經費的官員,把不斷增加的金錢投入混沌研究,並且為管理這種資助建立專門的機構。在每一所重要的大學和重要的共同研究中心,一些理論家們首先使自己同混沌結合起來,然後才結合到名義上的原有專業。在洛斯阿拉莫斯建立了一個非線性研究中心來協調混沌和有關問題的研究;全國各大學校園裏都出現了類似的機構。一位負責科學資金的海軍官員對一批數學家、生物學家、物理學家和醫生說,“15年前,科學正陷入專業化越來越細的危機。由於混沌,專業化的過程戲劇性地倒過來了。”

精彩語錄

1、自然界的不規則的方麵,不連續和不穩定的方麵,一直是科學的難題,或許更糟些,是無法理解的怪物。

2、混沌開始之處,經典科學就終止了。

3、雲彩代表了自然界的一方麵,既模糊又細致,既有結構而又不可預言。他們對隨機性和複雜性有特別的愛好,喜歡參差不齊的邊緣和突然的跳躍。

4、當混沌的探索者們開始回顧這門新科學的家譜時,他們發現許多來自過去的知識軌跡。但有一點頗為突出:對於那些帶頭進行這場革命的老年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們,蝴蝶效應曾是一個出發點。5、科學的最熱情的鼓吹者們竟然宣稱,20世紀的科學隻有三件事將被記住:相對論、量子力學和混沌。他們主張,混沌是本世紀物理科學中第三次大革命。

《大腦如何思維》

作者:威廉·卡爾文(美)

成書時間:1994年

推薦版本: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版

【作者簡介】

威廉·卡爾文(William H.Calvin),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教授、理論神經生物學家。早年曾經在西北大學學習物理,後來轉入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醫學院學習神經科學,1966年獲得華盛頓大學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博士。

卡爾文是一位受讀者歡迎的科普作家,他在大腦的智力研究方麵獲得了突出的成果。他提出思維的運作機製的實質是“時空模式”的複製競爭,即一種“達爾文過程”。卡爾文創作的《大腦如何思維》這本中等篇幅的科普作品,生動地論述了許多年來科學家們為之魂縈夢牽的關於人類智力的重大問題:什麼是智力的本質?動物的智力如何向人類智力進化?思維是如何進行的?對超人智力能作何展望?在論述的過程中,達爾文的進化觀點始終貫穿全書,無論在闡述動物智力進化的過程時,還是在對思維機製的探索中,這一觀點都有深刻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