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作者感到困惑的是,我們已經重新將科學的任務定義為發現能使我們在由不確定性原理設定的極限內預言事件的定律。然而,還存在如下問題:宇宙的定律和初始條件是如何及為何選取的?在本書中,作者特別將製約引力的定律突出出來,因為正是引力使宇宙的大尺度結構成形。引力定律和直到相當近代還被堅持的宇宙隨時間不變的觀念不相協調:引力總是吸引的這一事實意味著,宇宙必須或者在膨脹或者在收縮。按照廣義相對論,宇宙在過去某一時刻必須有一無限密度的狀態,亦即大爆炸,這是時間的有效起始。類似地,如果整個宇宙坍縮,在將來必有另一個無限密度的狀態,即大擠壓,這是時間的終點。即使整個宇宙不坍縮,在任何坍縮形成黑洞的局部區域裏都會有奇點。這些奇點正是任何落進黑洞的人的時間終點。在大爆炸或其他奇點,所有定律都失效,所以上帝仍然有完全的自由去選擇發生了什麼以及宇宙是如何開始的。
作者指出,當我們將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相結合,似乎產生了以前從未有過的新的可能性:空間和時間一起可以形成一個有限的、四維的沒有奇點或邊界的空間,這正如地球的表麵,但有更多的維數。這種思想能夠解釋觀察到的宇宙的許多特征,諸如它的大尺度一致性,還有像星係、恒星甚至人類等等小尺度的對此均勻性的偏離。它甚至可以說明我們觀察到的時間的箭頭。但是如果宇宙是完全自足的、沒有奇點或邊界、並且由統一理論所完全描述,那麼就有可能使人們相信上帝是造物主。關於哲學家的任務,作者認為,大部分科學家太忙於發展描述宇宙為何物的理論,以至於沒工夫去過問為什麼的問題。另一方麵,以尋根究底為己任的哲學家不能跟得上科學理論的進步。在18世紀,哲學家將包括科學在內的整個人類知識當作他們的領域,並討論諸如宇宙有無開端的問題。然而,在19和20世紀,科學變得對哲學家,或除了少數專家以外的任何人而言,過於技術性和數學化了。哲學家如此地縮小他們的質疑的範圍,以至於連維特根斯坦這位本世紀最著名的哲學家都說道:“哲學僅餘下的任務是語言分析。”然而,如果我們確實發現了一套完整的理論,它應該在一般的原理上及時讓所有人(而不僅僅是少數科學家)所理解。那時,我們所有人,包括哲學家、科學家以及普普通通的人,都能參加為何我們和宇宙存在的問題的討論。如果我們對此找到了答案,則將是人類理智的最終極的勝利,因為那時我們知道了上帝的精神。
精彩語錄
1、這樣一來,我們大家,包括哲學家、科學家和普通人,都能夠參與討論我們的宇宙何以存在問題。如果我們找到了問題答案,那將是人類理性的最終勝利——因為那時我們將了解上帝的心智。
2、迄今為止,大部分科學家太忙於發展描述宇宙為何物的理論,以至於沒工夫去過問為什麼的問題。另一方麵,以尋根究底為己任的哲學家不能跟得上科學理論的進步。在18世紀,哲學家將包括科學在內的整個人類知識當作他們的領域,並討論諸如宇宙有無開初的問題。然而,在19和20世紀,科學變得對哲學家,或除了少數專家以外的任何人而言,過於技術性和數學化了。哲學家如此地縮小他們的質疑的範圍,以至於連維特根斯坦——這位本世紀最著名的哲學家都說道:“哲學僅餘下的任務是語言分析。”這是從亞裏士多德到康德以來哲學的偉大傳統的何等的墮落!
3、萊布尼茲和牛頓各自獨立地發展了叫做微積分的數學分支,它是大部分近代物理的基礎。雖然現在我們知道,牛頓發現微積分要比萊布尼茲早若幹年,可是他很晚才出版他的著作。隨著關於誰是第一個發現者的嚴重爭吵的發生,科學家們激烈地為雙方作辯護。
4、牛頓運動定律使空間中絕對位置的觀念告終。而相對論擺脫了絕對時間。
5、在以後的幾十年中,對空間和時間的新的理解是對我們的宇宙觀的變革。古老的關於基本上不變的、已經存在並將繼續存在無限久的宇宙的觀念,已為運動的、膨脹的並且看來是從一個有限的過去開始並將在有限的將來終結的宇宙的觀念所取代。
《驚人的假說——靈魂的科學探索》
作者:弗朗西斯·克裏克(英)
成書時間:1994年
推薦版本: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簡介】
弗朗西斯·克裏克(Francis Crick,1916—),英國知名的分子生物學家。1962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