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科學思想(17)(3 / 3)

本書的第三部分,“自我超越:走向進化係統論”,總結了作為第二部分所敘述的進化史的基礎的一些原理。

對於進化過程的進化的問題,作者討論從耗散結構直到自反映意識過程中的生物進化和社會文化進化兩個分支的相互關聯。這部分進化的特征是傳遞和利用存貯過去經驗的信息。在這裏,特別重要的是通過耗散過程有選擇地、同步地提取保守存貯的(例如遺傳的)信息,這也就是說,由相應的某種特殊的語境或意境的生命過程來提取這種信息。另一重要之處是在化學耗散結構中已出現的整體係統記憶。它使得係統有可能與其起源相聯係,從而體驗自身的總進化,為部分地自決定未來的進化途徑提供指導。如果一個自維生結構的輸出在同時又是另一個自維生存在層次的輸入,那麼,超越係統本身的動力學即自我超越就成為可能。從而,複雜生命形式和精神能力的進化就可能被描述為進化過程的進化,即超進化,使種種自維生層次聯係成連續鏈。

第四部分“創造性:自組織和人類世界”,從現代過程思維的角度,試圖理解一些關於人類世界的基本的觀點。從而克服了造物主與被造物的二元論,使我們有可能見到所謂真正的創造性。

在開放的維度中,作者總結了在人類進化的當前階段中的時間和空間束係的意義。時間束係導致了曆史時間的克服。在自反映中,作者說,我們可以用世係樹和根係係統方式直接體驗進化。但隻有在一個莖塊形象中——在耗散結構中,進化才能得到最完善的體現,我們也才能立足於現在而體驗進化的整體性。不過,這樣的體驗不再是前後相繼的,而是形成了一種聯想模式,也隻有這樣才可以見到散布於時間和空間的富有意義的關聯。

作者最後說,在一個創造著自身的世界中,神的觀念不再滯留在外部,而是根植於所有層次,所有維度的自組織動力學的整體性之中。這種自組織動力學與意識是一致的。因此,上帝不是造物主,而是宇宙的意識。最重要的是,它還可以被理解為意識的進化,理解為自主性和掙脫束縛的進化,理解為精神的進化。現在,精神顯現為多個層次上的自組織動力學,顯現為它自身處於進化中的動力學。在這種意義上,所有自然史也就是精神史。進化就是在兩個結構之間的不穩定相中開放的過程相互作用,在這種不穩定相中,新奇性闖了進來,大多數定律無效了,意識漲落推動並決定下一個自維生結構的誕生。正如係統論的創始人伊裏亞·普裏戈金所闡明的,一個耗散結構的進化本身可以被看作為一個巨漲落。我們的生命就是這種漲落,整個宇宙也是如此。

作者形象地說:“在自我超越中,越是向組織的各個新層次開放,向精神的各個新層次開放,意識的和音就變得越發飽滿豐富。在無限中,它與神一起降臨。不過,這個神既不以個人的形式也不以任何其它形式表現出來,而隻在多層次實在的整體進化的動力學中表現出來。”

精彩語錄

1、自組織是動力學原理,它是構成生物的、經濟的、社會的和文化的結構的豐富多彩的形式世界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