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片是向俄國1905年革命20周年的獻禮影片,表現敖德薩海軍波將金號戰艦起義的曆史事件。影片具有史詩般的規模,主題重大,既有宏偉的群像,又有細節的描寫。豐富的蒙太奇手法和準確恰當的節奏使這部史詩
片充滿激情。該影片由五大部分構成,架構非常清晰。
第一部分:“人與蛆”。描寫戰艦上水兵的艱苦生活和所受的非人待遇。生蛆蟲的牛肉使士兵群情激憤,成為起義的導火索。
第二部分:“後甲板上的悲劇”。表現起義的水兵受到軍官的鎮壓。指揮官下令槍殺叛亂者,神甫來祈禱。行刑隊拒絕開槍。起義者拿起武器,把軍官和軍醫丟入大海。起義帶頭人、中士瓦庫林楚克被大副打傷,墜海犧牲。
第三部分:“以血還血”。表現敖德薩革命群眾看到用汽艇載到岸上的瓦庫林楚克的屍體,義憤填膺,紛紛聲援起義水兵。
第四部分:“敖德薩階梯”。表現人群在石階上向水兵致意,沙皇軍隊趕來向手無寸鐵的市民開槍射擊,血肉橫飛,艦上水兵向總參謀部開炮,轟毀正門。
第五部分:“戰鬥準備”。表現遠處駛來海軍艦隊水兵們作好戰鬥準備,沙皇海軍艦隊的士兵拒絕向自己的兄弟開炮,波將金號戰艦上紅旗飄揚,駛向大海……
在“敖德薩階梯”中,大屠殺一段不僅氣勢磅礴,而且蒙太奇切換充分體現了驚心動魄的場麵和感情的起伏。有人說如果這部影片是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那麼“敖德薩階梯”則是經典中的經典。隨著這部影片的誕生,愛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論向前發展了一大步,對世界電影的影響也更明顯了。階梯上的大屠殺這段高潮是影史上最著名的場麵之一,鏡頭剪接之精準,影像衝擊力之強,至今仍未減弱。母親眼看嬰兒車滾下石階的一段為代表作,後來美國片《鐵麵無私》的火車站槍戰場麵就是向本段的致敬。
這部電影被廣泛地認為是世界影史上最偉大的影片之一。該片在1929年美國全國電影評議會評選1909年以來的4部“最偉大的影片”中名列第三。影片以古典悲劇式的精巧結構和史詩般的格調,以寓意深刻的細節和畫麵構圖,以及節奏鮮明的電影語言,以對稱、重複、隱喻和象征等富有詩情畫意的蒙太奇技巧,表現了尖銳的矛盾衝突和重大鮮明的戰鬥性主題,此片標誌著世界電影藝術的長足進步和蒙太奇理論的進—步完善。
《戰艦波將金號》的成功不僅在於愛森斯坦蒙太奇理念的完整呈現,片中豐富的影像元素、隱喻、母題串聯、純粹音樂性的形式建構以及形式概念的辯證思考,即使百年後的今天,本片仍具有無法超越的藝術價值,或許就像片中那隻運用蒙太奇手法而站起的石獅,影史地位永遠屹立不搖。
影片描述的是1905年發生於波將金號戰艦上的一次嘩變,該艦原是俄國海軍的驕傲,但一連數月夥食太差,肉都長滿了蛆,水兵因抱怨夥食而遭軍官擊斃,由此引發嘩變。軍艦開到敖德薩石階接受人民的食物補給,但步兵趕到鎮壓,發生了階梯上的大屠殺……
該片是向俄國1905年革命20周年的獻禮影片,表現敖德薩海軍波將金號戰艦起義的曆史事件。影片具有史詩般的規模,主題重大,既有宏偉的群像,又有細節的描寫。豐富的蒙太奇手法和準確恰當的節奏使這部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