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認識地球
一、地球的形狀
現在人們對地球的形狀已有了一個明確的認識:地球並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但得到這一正確認識卻經曆了相當漫長的過程。
地球是球體或近似球體。實際上從地心到地表任何一點的長度都不相同,它實際形狀應近似梨形。
後來人們根據太陽、月球的形狀,推測地球是個球體,於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證實了地球是一個球體。
20世紀,人類進入了太空,從太空觀察地球,並且從人造衛星上拍攝了地球的照片,確立了地球是個球體。
練一練
選擇題
1最先證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哥倫布到美洲大陸
B.麥哲倫環球航行
C.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和使用
D.大地測量技術的產生與進行
2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說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現象是()
A.太陽東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遠
C.水往低處流
D.日全食
二、地球的大小
本世紀50年代後,科學技術發展非常迅速,為大地測量開辟了多種途徑,高精度的微波測距和激光測距,特別是人造衛星上天,再加上電子計算機的運用和國際間的合作,使人們可以精確地測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狀。通過實測和分析,終於得到確切的數據: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極半徑為6357千米,赤道周長和子午線方向的周長分別為40075千米和40008千米。測量還發現,北極地區約高出18.9米,南極地區則低下24~30米。
練一練
選擇題
1地球的赤道周長約為()
A.4萬米
B.8萬千米
C.4萬千米
D.8萬米
2地球的平均半徑是()
A.6375千米
B.6371千米
C.6370千米
D.6378千米
3“地球是一個正圓球體,其表麵積為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約8萬千米,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請找一找引語中存在的錯誤有幾處()
A.2處
B.3處
C.4處
D.5處
想一想
1.我們現在認為的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到底應該是什麼形狀,它為什麼會呈現這種形狀?
2.在浩瀚的大海中,輪船突然遭遇危險,需緊急救援,作為船長的你,該如何準確無誤地將自己的位置報告給援救隊員?
3.在一場以“誰最先證明了地球的形狀是球體”為主題的討論中,小周說:“是麥哲倫最早證明的,因為它的船隊從西班牙出發,一直向西行駛,最終又回到了西班牙。”小張說:“不對,是麥哲倫手下的船員最早證明的。因為麥哲倫在航行途中已經死亡,並沒有回到西班牙,而是他手下的船員回到了西班牙。”小李說:“你們說得都不對,麥哲倫船隊向西行駛最終又回到原出發地的事實,不能證明地球一定是球體,隻能證明地球可能是一個球體,也可能是一個平麵,因為在一個平麵上,如果行走路線是一個360。的圓弧,就像一個400米環形跑道,也可以回到原出發地。因此,我認為是第一個從太空看地球的人最早證明地球是個球體的,也就是前蘇聯的加加林。”
看了上麵的討論,你讚同誰的觀點?或者你不讚同上述意見,而是有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