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美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對中國的啟示(1 / 3)

7.5.3改變家庭的資產配置結構,影響中國金融結構的發展

對於美國家庭而言,存款較少,基金、債券、股票配置的比例較高,但中國家庭是存款占據絕大部分,其他金融產品相對較少。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對美國家庭的影響較少,但對於中國家庭而言,影響會大得多。以成功運行的餘額寶為例,4.5%左右的年化收益率相對於0.35%的活期利率高得多,而餘額寶的投資方向是貨幣市場基金,購買餘額寶的人實質是加大了貨幣市場基金的配置比例,降低了存款的配置。如果某一天,餘額寶開始配置債券也不足為奇。此外,互聯網金融低廉的交易成本為資本市場開辟了一條新的銷售渠道,有助於打破對銀行渠道的過度依賴。進一步,互聯網金融所產生的大數據挖掘,將使證券公司或者基金公司能夠開發出匹配各類投資者的金融產品,並且實現理財產品的自動定向銷售,“金融+數據挖掘”的結合將精準營銷的業務模式推廣到金融業的產品銷售中,不僅會改變金融業的經營模式,更重要的是實現和強化了資本市場的財富管理功能。因此,互聯網金融將會改變中國家庭的資產配置結構,加強了新興的互聯網客戶群體與資本市場的聯係,讓資本市場的客戶群下沉。該變化不僅為資本市場帶來了大量的增量資金、提升了資本市場的影響力,而且會影響中國金融結構的發展方向。

7.5.4第三方支付打破了傳統銀行的壟斷,市場又多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

在美國,互聯網金融也是以第三方支付為主要發展方向之一,PayPal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為全球範圍內的電子商務提供支付結算。不論是有擔保的支付平台還是無擔保的支付平台,其實質都是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方便的支付平台,而不是依賴於某一家銀行。對於傳統銀行而言,提供支付清算功能是其賴以生存的基礎之一,當這一功能受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衝擊時,會迫使它們去變革,比如建立自己的網上支付平台、與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或者成立純網絡銀行等,以便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支付工具。總之,第三方支付打破了傳統銀行的壟斷,間接提高了銀行業的運行效率。

7.5.5審慎寬鬆的監管支持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從美國監管當局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政策來看,基本上是通過補充新的法律法規,使原有的監管規則適應互聯網金融。市場準入基本延續了傳統銀行的規則,風險控製製度則針對網絡銀行的業務活動和電子貨幣行為的特殊性有所變化。對於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監管而言,我們應該從理念上支持,因為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是技術進步的結果,是能夠促進中國金融業效率提升的新基因,對於一直受到詬病的銀行業壟斷、低效率能夠起到“攪局”的效果,甚至是金融業的“鯰魚”。從監管規則上看,由於互聯網金融有其特殊性,也需要製定相應的法規來適應。但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否有一定的邊界以及邊界在哪裏,現在還不能確定。從風險識別的角度來看,互聯網金融的主要風險可能在於平台公司自身的破產風險、貸款方的違約風險,但隻要采取積極的措施,這些風險都可以控製。鑒於互聯網金融的總體規模還較小,因而寬鬆的監管框架也許更好。

7.5.3改變家庭的資產配置結構,影響中國金融結構的發展

對於美國家庭而言,存款較少,基金、債券、股票配置的比例較高,但中國家庭是存款占據絕大部分,其他金融產品相對較少。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對美國家庭的影響較少,但對於中國家庭而言,影響會大得多。以成功運行的餘額寶為例,4.5%左右的年化收益率相對於0.35%的活期利率高得多,而餘額寶的投資方向是貨幣市場基金,購買餘額寶的人實質是加大了貨幣市場基金的配置比例,降低了存款的配置。如果某一天,餘額寶開始配置債券也不足為奇。此外,互聯網金融低廉的交易成本為資本市場開辟了一條新的銷售渠道,有助於打破對銀行渠道的過度依賴。進一步,互聯網金融所產生的大數據挖掘,將使證券公司或者基金公司能夠開發出匹配各類投資者的金融產品,並且實現理財產品的自動定向銷售,“金融+數據挖掘”的結合將精準營銷的業務模式推廣到金融業的產品銷售中,不僅會改變金融業的經營模式,更重要的是實現和強化了資本市場的財富管理功能。因此,互聯網金融將會改變中國家庭的資產配置結構,加強了新興的互聯網客戶群體與資本市場的聯係,讓資本市場的客戶群下沉。該變化不僅為資本市場帶來了大量的增量資金、提升了資本市場的影響力,而且會影響中國金融結構的發展方向。

7.5.4第三方支付打破了傳統銀行的壟斷,市場又多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

在美國,互聯網金融也是以第三方支付為主要發展方向之一,PayPal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為全球範圍內的電子商務提供支付結算。不論是有擔保的支付平台還是無擔保的支付平台,其實質都是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方便的支付平台,而不是依賴於某一家銀行。對於傳統銀行而言,提供支付清算功能是其賴以生存的基礎之一,當這一功能受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衝擊時,會迫使它們去變革,比如建立自己的網上支付平台、與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或者成立純網絡銀行等,以便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支付工具。總之,第三方支付打破了傳統銀行的壟斷,間接提高了銀行業的運行效率。

7.5.5審慎寬鬆的監管支持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從美國監管當局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政策來看,基本上是通過補充新的法律法規,使原有的監管規則適應互聯網金融。市場準入基本延續了傳統銀行的規則,風險控製製度則針對網絡銀行的業務活動和電子貨幣行為的特殊性有所變化。對於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監管而言,我們應該從理念上支持,因為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是技術進步的結果,是能夠促進中國金融業效率提升的新基因,對於一直受到詬病的銀行業壟斷、低效率能夠起到“攪局”的效果,甚至是金融業的“鯰魚”。從監管規則上看,由於互聯網金融有其特殊性,也需要製定相應的法規來適應。但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否有一定的邊界以及邊界在哪裏,現在還不能確定。從風險識別的角度來看,互聯網金融的主要風險可能在於平台公司自身的破產風險、貸款方的違約風險,但隻要采取積極的措施,這些風險都可以控製。鑒於互聯網金融的總體規模還較小,因而寬鬆的監管框架也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