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2)

=================

書名:僧 誘

作者:雙魚座的兔子

章節:共 32 章,最新章節:結局

==================

☆、佛跡寺

達蓬山原名香山,位於慈溪市東南部,橫跨三北、龍山、範市三鎮,達蓬山重巒疊嶂、林木蔥鬱,登山遠眺,將浩瀚東海盡收眼底。達蓬山下有四個小湖,小湖環繞山下,東有鳳浦湖,南有九龍湖,西有靈緒湖,北有沈窖湖。這四個小湖猶如的四顆珍珠,玲瓏剔透,可愛至極,再加上達蓬山上遍地香草,霧靄氤氳,猶如仙境。

相傳唐天寶元年(742年),有位名叫達慧的僧人雲遊至此,發現了荒蕪多年的佛跡洞,洞內留有觀音佛腳印一個,以為佛跡,便在洞口麵壁潛心修行,後四處募化,在達蓬山山頂建起一座巍峨的寺院,這就是佛跡寺。

白霧飄渺、翠竹環繞的佛跡寺擋不住赫赫名聲,每月山下的百姓交香火錢求平安請大師下山說法講經,山上的和尚們就曆時在半山腰的普度廟前講經說法。給百姓講佛理的並非要高僧,就像今年剛巧輪到了無字輩的,佛跡寺的主持就讓無字輩的弟子去說法。每當佛跡寺要說法講經,寺裏定下山貼出公告,哪天、什麼時候、由什麼師父說法,都一一告之。無論三教九流隻要是信女善男皆可到佛跡寺聽經。

今天是佛跡寺開壇講經的日子,而且這次還是無真師父說法講經,所以今日,普度廟前的講經台上坐了很多人。講經台蓮花座前焚了香,一個身穿灰衣的僧人正在說法。這灰衣僧人盤腿而坐,一副莊嚴寶相,如神仙下凡。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一個定律。這道理就如同播下了白菜的種子,它絕不可能會長出地瓜一樣,善不會有惡報。所以行善助人的人必然會得到眾人的好評甚至是眾人的尊敬;而作惡害人的人也必然會遭到眾人的指責甚至成為眾人的公敵。成為眾人的公敵自然就諸事不順,因為沒有人會真心地幫助你,這就是所謂的惡報。而得到眾人的尊敬自然就會事事順利,因為大家都會真心真意地幫助你,這就是所謂的善報。所以《太上感應篇》在開篇章就說出:‘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這小師傅真……好看。”一個中年婦女移動頭部靠近身邊的同伴悄聲說道:“真可惜了,做了個小和尚。”

“是呀!”旁邊的女人目不轉睛的連連附和,每逢這個僧人講經說法她必定到場,為的也是可以過過眼癮。

灰衣的僧人看起來二十歲左右,他麵容平靜、星目半闔、皮膚白皙、麵容俊美。即使是他光禿禿的頭頂反射著陽光,晃得人眼花,也依舊難掩天人之姿。

“聽說這個叫無真的小師傅是佛跡寺的主持,空淨大師在後山撿的。”那中年婦女小心的壓低聲音對身邊的女人說,“據說空淨大師抱他回寺後,這孩子從沒哭鬧過,而且山裏的毒蛇和野獸從不傷他分毫。空淨大師覺得這孩子定與佛有緣,一年後就收為弟子,取名無真。”

“嘖嘖嘖!是誰家這麼狠心,把好端端一個漂亮小子給扔到這荒山野嶺。”女人惋惜道:“要是我就不舍得……”

女人的話沒說完,就聽到一聲高喝,一個十幾歲的少女站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一雙黑亮的大眼睛死死瞪著無真師傅,嘴角微微抽[dòng]。

“什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全是胡說!”

“施主,何出此言?”無真也不惱,風輕雲淡的問道。

少女深吸了一口氣,臉色變得更冷,大大的黑眼睛微微眯了起來, “我懷孕了,孩子的爸爸卻不認這個孩子,你覺得我做惡了麼?”

“哇!!!!”眾人驚呼起來。膽敢在眾目睽睽之下聲稱自己珠胎暗結,而且還是在莊嚴的寺廟裏大聲說出來……這丫頭,不想活了麼?

“這是誰家的丫頭?”

“不知道!”

“看樣子……是木薯巷陳家的二丫頭。”

“陳家?就是那個媽早死,爹爛賭的陳家丫頭?”

“不是去城裏讀書了麼?怎麼這會子回來了?”

“你看她那肚子……”一五旬婦女說:“該有五個月了。”

少女十七八歲的樣子,身穿淡藍色小花布衣,衣服雖洗得有些發舊,卻整整齊齊幹幹淨淨的。烏黑的一頭好發,疏疏一道黑流海垂在眉尖,濃眉下一對墨黑的瞳仁冷冷的斜睨著。小腹微微凸起,腰身粗壯,有經驗的婦人都看得出這少女是懷了孩子。

“有此因,有此緣,則必生此果,百不失一。施主何必執著。”無真頗有些訝異的看著這個對著他發火的少女,有些擔憂這她以後的處境。畢竟,人言可畏,女人的名節對這個閉塞的小縣城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什麼意思?”少女撥開交頭接耳低聲議論她的人群,大步走到無真麵前,看著無真的眼中流露出濃濃的恨意。

無真微蹙眉頭,“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因是主因,緣是助因,由因緣和合而產生的東西曰果,此果對造因者說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