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出大量兵器,這意味著什麼?戰爭,一場規模龐大,甚至是毀滅性的戰爭。
倘若是一場無可避免的戰爭,為何要帶上她?這說明什麼?契機,導火索,誘餌。她便是那個開啟戰爭的契機,是點燃這場戰爭的導火索,是促使蕭逸挑起戰爭的誘餌。
好歹毒的計劃,怎麼辦?自己該怎麼辦?
沐之秋能想到的辦法隻有一個,逃跑!可是,她怎麼逃?
京城現在一定翻了天了,所有的人都會在找她,蕭逸、上官雲清、爹爹、蕭良、蕭楠、蕭震天、褚天淩、方誌清、黃毅,甚至有可能還有太後。可是,沐之秋隻想將所有的賭注押在一個人的身上。她知道,那個人一定會比其他人更早找到她,便是所有的人都覺得她死了,那個人也不會放棄她。盡管,那個人對權力有著瘋狂的占有欲,對施展理想抱負一統天下有著強烈的追求欲,她還是相信他會來救她,他不會放棄她,就像每一次她遇到危險,每一次她感覺到無助的時候,他都會找到她,將她抱在懷裏保護她一樣。沐之秋相信,這一次,第一個找到她的人依然會是蕭逸。
但她不知道蕭逸什麼時候會來,所以,在蕭逸找到她之前,她得學會自救。因為倭人的速度太快,思維太敏捷,行動太詭異,她等不下去。
眼下還在靜安王朝的地盤上,即便自己逃不出去,隻要能給蕭逸留下追蹤她的線索,也是好的,就像上次在“死亡穀”時夜襲所做的。一旦到了海上,事情就再無回轉的餘地,就算是蕭逸,他也沒辦法堂而皇之地跑到倭國去作亂。而且,在大海上,沐之秋不知道該怎樣留下痕跡。
她沒想到會走水路,沒想到會走運河。運河,這條根本就不通向大海的內陸河,倭人為什麼選擇它?
據沐之秋所知,倭國應該在靜安王朝的東麵,也就是運河的上遊。以運河的水流流勢,想要逆流而上並非不可能,但那樣走,速度恐怕比騎驢還要慢。可是即便慢,也總比背道而馳要好,總能距離目標越來越近。
問題是眼下他們就是背道而馳,倭人走的是西麵,是運河的下遊。下遊不通倭國,甚至會越走越遠,一直走到大沙漠裏去。倭人為什麼選擇這條路線?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倭人在躲避蕭逸的追捕,他們知道蕭逸在找她,而且很快就能找到她。
但凡是人,都會有慣性思維,總會向著自己心中的目標前進,誰也不喜歡繞圈子,更不會反方向行走。但在目前這種情況下,顯然,背道而馳是最好的辦法。這條路正常人都不會使用,追兵同樣不會使用。
蕭逸是個天才,但蕭逸是個正常人。等正常的蕭逸想到倭人這種不正常的行為時,還能不能找得到她?
所以,沐之秋不能坐等蕭逸來救她,在那之前,她必須逃出去,便是逃出去一個時辰、半個時辰,她也會給蕭逸留下點標記。
可是要怎麼逃?
沐之秋的腦子始終在考慮這個問題。自從醒過來,沐之秋的身體就始終不受自己的控製,她隻跟著前麵的那個人,那個人走,她就走,那個人停她也會停,那個人抬手,她就會跟著抬手,她所有的動作都和那個人如出一轍,便是連自己脖子上被蚊子咬了一口,想要摳摳癢癢都不行。
其實那個人連臉長什麼樣兒沐之秋都不知道,但是她的行動卻跟那個人出奇的一致。
以前沐之秋聽說過一種民間流傳的迷信說法,叫做趕屍。就是有很多出外做生意,或者辦事的人客死他鄉,死後會被人停放在義莊。等停放的屍體數量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趕屍人就會過來,不知道趕屍人用了什麼邪門歪道的法子,讓這些屍體全都變成沒有意識卻會行走的木偶。趕屍人端一碗水在前麵走,後麵的屍體全都會自己跟著他走。趕屍人不能回頭,也不能將碗裏的水灑出來,否則,身後的屍體就會成片地躺倒下去。等到了屍體的家鄉,找到他們的親人,趕屍人會報這具屍體的名字,說一聲回家了,這具屍體就自動躺下來等著家人替他殮屍。
這種說法邪乎得很,沐之秋從來沒信過,可是此時,她的表現,莫名其妙就讓她聯想到了趕屍。
這麼一想把她自己嚇得連氣都喘不上來,就在這時,她突然聽見李德喜的聲音,看見李德喜那張吸血鬼一般的臉時,沐之秋著實嚇了一大跳。
沐之秋並不知道宮裏已盛傳李德喜被蕭震天杖斃的消息,但,一個太監總管,皇帝身邊的貼身侍衛出現在這裏,還是讓她吃驚。
自己此時落在了倭人手裏,而李德喜卻在指揮著這些倭人,那便說明李德喜也是個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