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是一種發展趨勢。其實在幾年以前就有人對電商會不會衝擊實體店展開了爭論。有人說實體店也有自己的優勢,顧客可以到現場對物品進行感知,這是電商天生的劣勢。到了最後大家都發現,實體店變成了體驗店,顧客來到這裏隻是為了感知,他覺得貨物的質量不錯,就記下來,回到家之後,就在電商那裏買了。
有一段時間,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這兩個軟件打了起來,他們對用戶不僅免費而且還倒貼錢。這種做法對於傳統的企業模式來說,實在是無法理解,但是確實發生了,等到人們回過味兒的時候,發現人家已經成功了。
360的總部在望京地區,周鴻禕上班的時候經常路過一個叫華堂的商場,這是一個著名的商場,它於2006年開業,在望京經營了8年之久。但是在2014年的時候,這個商場開始停止經營,後來被改建成了寫字樓。這家商場的衰敗有很多原因,電商的衝擊無疑是加速商場衰落的最大力量。
其實在看趨勢的時候還是要在它沒有起來的時候看到。
通過電商銷售的手機在市場上占多大的比例?據了解大概有20%,這樣看來手機最大的銷售渠道並不是電商,還是實體店多。那麼這20%是一個危險信號嗎?有很多人都覺得是,也有很多人覺得不是。在實體店,顧客會因為銷售員的花言巧語,腦子一熱就買下了手機,回去一看電商的價格,就會後悔買了手機。網上買來了手機,拿來一看性價比比較高,大量的評論也在那擺著,這就避免了被騙。因此網上買手機一旦形成趨勢,它的發展就會是迅速的。手機廠商一旦開始網上賣手機,網上的性價比和消費文化會逼著企業重視性價比,這就會讓手機廠商有了更好的發展。也許到了某一天,會發現有的手機隻能在網上買,實體店是買不到的。這就說明電商已經占下了手機市場。
趨勢如果在發生之後看到了去做,那麼隻能去賺別人賺剩下的利潤。趨勢還是要在出現之前看到,這樣一旦趨勢形成,獲得的利潤就不僅僅是線性發展的了。人們隨時隨地都有對互聯網的要求,這已經是浪潮的發展趨勢,很有可能在未來席卷全球。
有一項研究表明,很多創新型的企業在誕生,這些創新型企業有一半是互聯網方麵的。整個產生的環境,不僅僅是中國的產業環境,也是世界的,都麵臨著一個全新的領域,這個領域有很多的遊戲規則和很多新的用戶行為方式。
互聯網思維
麵對這樣的互聯網環境,想要成功,那就要在別人沒看到趨勢的時候,發現趨勢,這樣的成功才會更快。如果一家大的互聯網企業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那也要在別人之前發現趨勢,否則就會被同行超過,最後落得慘淡收場。
電商是一種發展趨勢。其實在幾年以前就有人對電商會不會衝擊實體店展開了爭論。有人說實體店也有自己的優勢,顧客可以到現場對物品進行感知,這是電商天生的劣勢。到了最後大家都發現,實體店變成了體驗店,顧客來到這裏隻是為了感知,他覺得貨物的質量不錯,就記下來,回到家之後,就在電商那裏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