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思維”並不是一個新的理論,它是一種觀念,一種讓商業回歸以人為本的觀念。過不了多久,“互聯網思維”這個詞就將被人遺忘,這是因為,大家都會發現,商業本應該就是這樣。但是現在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神並沒有成為社會的一個共識,商業世界充滿了“控製”“虛偽”和“冷漠”,“互聯網思維”對於傳統的商業互聯網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它會讓傳統世界的人們聞風喪膽。

周鴻禕是互聯網界有名的“刺頭”,他跟很多行業大佬幹過:跟百度董事搶生意、打官司;跟阿裏董事叫板相互“封殺”;宣布免費殺毒幹掉傳統的殺毒廠商等,讓他聲名遠揚的是在2010年和騰訊董事的“3Q大戰”。

他手下的員工這樣評價他說:“他是一個非常好的產品經理,有很好的產品感知能力,更有國內產品經理極缺的市場意識,極會利用媒體和用戶,是國內最好的市場經理,也是國內最好的公關經理。同時,我認為他也是一個相對單純的人,會就事論事,比較坦誠,我很尊敬他。”

一提到周鴻禕人們想到的是免費的360,周鴻禕說:“免費是互聯網的精神。互聯網有一個特點,就是所有產品和服務都是虛擬、數字化的,有可能你的研發成本是固定的,大家可以免費下載、免費訪問。這時候你會發現,你花了1萬元錢做了一個東西,如果有1萬個人用,攤到每個人身上的成本就是1元錢。如果有1億個人用呢?你會發現攤到每個人身上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有了1億用戶之後,無論是做增值服務,還是做廣告,每個人有一個UP值,相當於每個用戶因為這種商業模式給你貢獻的收入,會超過每個人分攤的成本。這就使互聯網的免費模式不僅可行,而且可持續,甚至有可能會建立新的商業模式。”

周鴻禕一路走到現在,他的夢想一直都沒有改變過,隻是從自己所在的計算機轉戰到了互聯網,之後又發展到了手機領域。周鴻禕的目標一直都很簡單,就是永遠要做出別人沒有做過的產品,希望自己的產品可以改變千千萬萬人的生活和工作。這個夢想對於周鴻禕來說,可以說已經實現了,因為他的確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但是也可以說沒有實現,因為互聯網世界是瞬息萬變的,它的發展是無限量的,他還可以有更多的想法去實現。

2013年11月3日,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播出了《互聯網思維帶來了什麼》,主要以海爾和小米手機為例,展示了信息交互和互聯網思維給中國帶來的變化,這掀起了互聯網思維的浪潮。不隻是互聯網行業正在前進,很多行業都在不停地前進,互聯網思維的背後是新一輪顛覆的開始,在這個時刻如果止步不前,那就會永遠落於人後。

本書主要講述了周鴻禕的互聯網思維,以周鴻禕的經典實例為案例,也有很多其他互聯網公司的案例,說明了用戶、體驗、免費、微創新、顛覆式創新和人才的重要性。希望互聯網企業可以通過這本書學習周鴻禕的互聯網思維,互聯網“小白”可以更好地理解什麼是互聯網思維,書中如果有不對的地方,希望讀者多多提意見,感謝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