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留學有感而發的文章,我讀過不少,發現由於身處澳洲這個“福利國家”,筆墨很自然地多聚焦到此,諸如:
“我越來越感覺到這裏的政府是真正地為人民服務,醫療全部免費,孩子上學全部免費,上大學可以貸款,找到工資在一定數額以上的工作以後才用還貸款。”
“無論多麼擁擠的場合,不會有人碰到你,更不會擠你(觀看世界杯比賽除外),再急也會去排隊,所以總會有人問你:你是這個隊伍的最後一個嗎?”
“不會有開車加塞的情況,也總會有人給你讓車讓你去加塞。沒有交通警察,隻有那一明一滅的紅綠燈,沒有人會無視交通燈的存在。所有的汽車都會給行人和自行車讓路,包括在小路上閑庭信步的小鳥。”
“聽不到大聲喧嘩,無論是飯店、車站、商場或酒吧(體育場除外)。凡是帶屋頂的地方全部禁煙。”
“重要的是,你從來就不可能一眼分辨出你麵前的這個人是富人還是窮人。他一樣地遵守交通規則,一樣地照章納稅,一樣地被警察抄牌罰款,一樣地為了找一個停車位在停車場轉來轉去,一樣地不會在公共場所抽煙大聲喧嘩,等等。”
……
這些細節當然都是真實的存在,但董天田作為一個讀研的留學生,卻是把更多的筆墨放在了大學校園之內,放在了不同種族留學生之間,放在了東西方大學教育優劣異同的比較之上,這表明他對自己的寫作重心把握有度,胸有成竹。
請看他在《第一堂課》(下)中寫道:
“這裏的教學風格很是互動自由,教授在講課過程中,任何人都可以在教授任何一句完整語句之後提問題或談自己的想法感受,不必舉手或起立,也無需任何示意,想說就說,想笑就笑,想辯論就辯論。學生們還可以隨意坐到任何地方,甚至是桌子上,或者靠牆半躺著。”
發現是一種藝術,記錄是一種態度,這些細節充分表明一個來自中國的留學生的“審美辛勞”。
他在《課堂上的形勢》裏是這樣描繪的:
“考蘿兒就像是一尊寧靜安詳的雕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的超然度外了。中國古代範仲淹不是畢生追求這種人生的最高境界嗎?這種境界被生長在異國他鄉的考蘿兒給終結了。”
可是這種境界似乎不太符合CoFA教學的氛圍。再說即便是考蘿兒達到了,作為學生的我們還沒有啊。唉,要是艾瑞斯還在就好了,上這樣的課太無聊了。我在無聊時這樣想著。”
形象、生動、幽默,寥寥幾筆,“形勢”分明,這是需要點功夫的。
而在《邁克爾博士》一節裏,作者又為我們勾勒出一個澳洲教授的可敬形象:
“邁克爾絕對是位過時的美男子,年齡大概在40-50之間,中等個頭,體格健壯,儀表威嚴,舉手投足間都透漏著一股儒雅的學者風範。話語邏輯性極強,不緊不慢,發音非常標準。”
在澳洲留學有感而發的文章,我讀過不少,發現由於身處澳洲這個“福利國家”,筆墨很自然地多聚焦到此,諸如:
“我越來越感覺到這裏的政府是真正地為人民服務,醫療全部免費,孩子上學全部免費,上大學可以貸款,找到工資在一定數額以上的工作以後才用還貸款。”
“無論多麼擁擠的場合,不會有人碰到你,更不會擠你(觀看世界杯比賽除外),再急也會去排隊,所以總會有人問你:你是這個隊伍的最後一個嗎?”
“不會有開車加塞的情況,也總會有人給你讓車讓你去加塞。沒有交通警察,隻有那一明一滅的紅綠燈,沒有人會無視交通燈的存在。所有的汽車都會給行人和自行車讓路,包括在小路上閑庭信步的小鳥。”
“聽不到大聲喧嘩,無論是飯店、車站、商場或酒吧(體育場除外)。凡是帶屋頂的地方全部禁煙。”
“重要的是,你從來就不可能一眼分辨出你麵前的這個人是富人還是窮人。他一樣地遵守交通規則,一樣地照章納稅,一樣地被警察抄牌罰款,一樣地為了找一個停車位在停車場轉來轉去,一樣地不會在公共場所抽煙大聲喧嘩,等等。”
……
這些細節當然都是真實的存在,但董天田作為一個讀研的留學生,卻是把更多的筆墨放在了大學校園之內,放在了不同種族留學生之間,放在了東西方大學教育優劣異同的比較之上,這表明他對自己的寫作重心把握有度,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