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吃著,安潔的姐姐打電話過來了,說打了好幾回了,正在擔心呢。兩姐妹聊了幾句,姐姐說打算這個周末跟姐夫一人開一輛車過來看她,順便就把那輛五成新的車留在這裏給她用。

安潔趕快推脫:“不用了,不用了,我不會開車,你把車留給我也沒用。”

“在美國沒車怎麼行?不會開車沒什麼,等我們過來了可以教你,你姐夫教車有一套,你這麼聰明,跟他學一個周末的車,肯定會開了。”

“你們不用跑那麼遠過來看我了,等以後再說吧……”

姐姐不由分說地一錘定音:“說好了,我們周末過來。你還缺什麼?告訴我,我給你帶過來。”

“我什麼都不缺。”

“就缺個男朋友?”

她見姐姐還是那麼愛開玩笑,也隨口說:“缺又怎麼樣?難道你也能從C州帶一個過來?”

“嗨,你還別說,我現在正專攻做媒,已經湊攏了好幾對了。C州這邊‘人才擠擠’啊,你隻要告訴我你要什麼樣的,我保證能按要求給你帶一個過來。”

她哼哈了幾聲沒有正麵作答。她渴望的是奇遇式的愛情,再不濟也要是在生活中自然而然發展起來的,她自認還沒淪落到要人幫忙介紹的地步。

她姐姐又嘻嘻哈哈地說:“我幫你找個你姐夫這樣的,行不行?不丟你的人吧?”

她吃了一驚,連忙搪塞說:“他那樣的這邊多著呢,哪裏用得著你從C州長途販運過來?”

等安潔放下電話,聶宇說:“出國這事也是趕得早不如趕得巧,像你姐姐姐夫他們那一撥的,都混得不錯。再早點也不行,電腦還沒熱起來;再晚點也不行,電腦已經熱過了。像我們這一撥的,還不知道畢業時就業情況怎麼樣。你打算讀完博士幹什麼?”

“我還沒想那麼遠,先讀出來再說吧。”

“等讀出來再想就太晚了。以前我們係人真多,那些F2都到我們係來讀碩士,這兩年他們都不來了,都去讀統計或者會計去了,還有些去讀MBA了。轉專業其實不難,難的是拿獎學金。但是對於中國學生來說,沒獎學金哪裏活得出來?你姐姐姐夫都在美國,如果你要轉專業的話,他們肯定能負擔你的學費,最多也就第一學年的,後麵你就可以拿到獎學金了……”

她覺得好笑,還沒上一天的課,就已經在談轉專業的事了。其實在她心目中,專業也好,就業也好,都是次要問題,她此行的目的根本不是來學知識的,也不是來掙學曆的,甚至沒想過一定要在美國待下去。她想的,隻是換個環境,認識新的朋友,遭遇一次轟轟烈烈的愛情。如果過段時間發現在美國也沒有愛情奇遇,她說不定就轉歐洲去了。

她聽說過這麼一個順口溜:“高雅的英國人,浪漫的法國人,豪爽的意大利人,熱情的西班牙人。”其實她對歐洲更向往,隻是因為姐姐的榜樣,才先到美國來。在她的印象中,美國人有點散漫,不修邊幅,好冒險,愛吃垃圾食品,所以很多人都長得很肥。不過她也沒給自己把門關死,如果跟美國人產生愛情了,照嫁不誤。

總的來說,國籍不重要,職業不重要,外貌重要,人品重要,愛情最重要。她說:“我還沒想過轉專業的事,先混幾天再說吧。”

接下來的幾天,聶宇帶她到各處去辦手續。每天從外麵回來,聶宇就理所當然地回到她這邊,兩個人一起做飯一起吃。剛到美國,人生地不熟的,需要用車,需要一個人帶著這裏跑那裏跑,崔靈又連著幾天都沒露麵,如果聶宇不來,安潔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怪孤寂的。

這使她對聶宇充滿了感激,從而認識到留學男生追新生實乃英明之舉。一旦新生變成老生,熟悉了周圍的環境,買了車,想上哪可以上哪,再也不用求人出車、求人帶路了,那時再來追,就很難打動那些女生了。

雖然聶宇沒有特意帶她去認識其他人,但她還是見識了不少中國學生,因為中國學生大致都住在她那一塊,離學校比較近,房租比較便宜。再加上她跟聶宇出去辦事,也碰見了不少中國學生。幾天下來,已經看見過不下幾十個中國男生了,但再沒有碰見一個能跟她姐夫媲美的。

那幾天的生活也挺平靜的,沒什麼社交活動,好像比在中國時的社交機會還少。

她開始感到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