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辨證論治
(一)風痹
以祛風通絡為主,散寒利濕為輔。用風靈湯:海風藤30g,威靈仙15g,路路通10g,防風10g,吊子風24g,羌活6g,獨活10g,天仙藤24g。
上肢痛者加沙柳草;下肢痛者加椿根;頸部痛者加葛根;背部痛者加石楠藤,半身痛者加半楓荷,惡寒發熱者加麻黃。
海風藤能驅風濕,通經絡,散寒止痛;威靈仙祛風活絡能通十二經,兩味為主藥;路路通、防風和吊子風能祛風通絡,去濕止痛為輔藥;羌活佐防風能發汗解表;獨活助海風藤散寒燥濕,天仙藤引藥上行並能養血活絡,諸藥配合能祛風通絡、散寒利濕。
(二)寒痹
寒痹以散寒止痛為主,祛風除濕為輔。用鳥桂黑虎湯:製川烏(或草烏)10g,桂枝15g~30g,黑老虎30g,豆豉薑10g,白芍10g,千斤拔30g,豹皮樟15g,生薑2片,大棗4枚。
寒濕重者加麻黃、防己,重用桂枝;疼痛劇者加血風藤、猴骨或全蠍,氣虛者加五爪龍、北黃芪;關節腫脹怕冷夾痰者加白芥子、五加皮、牛大力;腰部冷痛加熟附子、金狗脊。
方中以川烏、桂枝、黑老虎為主藥,三藥性味辛溫,長於驅風散寒、溫經止痛、活血通瘀;豆豉薑辛溫,輔烏、桂以祛寒止痛;豹皮樟甘溫,助黑老虎而驅風止痛。故以千斤拔補肝腎強筋骨,舒筋活絡;白芍和肝緩急;生薑、大棗散寒益脾為使。諸藥配合,共奏祛寒止痛之功。
(三)濕痹
濕痹以祛濕為主,疏風散寒為輔。用防己木瓜湯:防己15g,川木瓜12g,薏苡仁15g,臭茉莉30g,寬筋藤30g,血風藤30g,五加皮18g,牛大力18g,生薑2片。
上焦濕重加桂枝;中焦濕重加佩蘭、雞骨香、白術;下焦濕重加蒼術、懷牛膝、茯苓;疼痛劇者可加七葉蓮、毛冬青、薑黃;有化熱傾向者可加老桑頭、黃柏、銀花藤、椿根。
本方以防己、木瓜、薏苡仁利水滲濕、舒筋活絡為主藥;臭茉莉長於祛濕,寬筋藤、血風藤能養血、祛風、通絡為輔藥;佐以牛大力、五加皮補脾化濕壯筋骨;生薑少許溫化為使。故本方能祛濕活絡、疏風散寒、行氣止痛。
(四)熱痹
熱痹以清熱為主,疏風勝濕為輔。用熱痹湯:土地骨30~60g,黃柏10g,老桑頭30g,七葉蓮15g,蒼術10g,銀花藤24g,救必應15g,薏苡仁15g,懷牛膝10g。
濕重苔厚者加防己、佩蘭;熱甚苔黃者加水牛角、地龍、吊子風或知母;發熱口渴者加葛根、天花粉。
本方以清熱解毒之土地骨和黃柏為主藥;以老桑頭、七葉蓮清熱通絡止痛和蒼術苦溫化濕為輔藥;銀花藤、救必應清熱利濕,薏苡仁滲濕舒筋共為佐藥;牛膝引經以通利關節。
二、辨證論治
(一)風痹
以祛風通絡為主,散寒利濕為輔。用風靈湯:海風藤30g,威靈仙15g,路路通10g,防風10g,吊子風24g,羌活6g,獨活10g,天仙藤24g。
上肢痛者加沙柳草;下肢痛者加椿根;頸部痛者加葛根;背部痛者加石楠藤,半身痛者加半楓荷,惡寒發熱者加麻黃。
海風藤能驅風濕,通經絡,散寒止痛;威靈仙祛風活絡能通十二經,兩味為主藥;路路通、防風和吊子風能祛風通絡,去濕止痛為輔藥;羌活佐防風能發汗解表;獨活助海風藤散寒燥濕,天仙藤引藥上行並能養血活絡,諸藥配合能祛風通絡、散寒利濕。
(二)寒痹
寒痹以散寒止痛為主,祛風除濕為輔。用鳥桂黑虎湯:製川烏(或草烏)10g,桂枝15g~30g,黑老虎30g,豆豉薑10g,白芍10g,千斤拔30g,豹皮樟15g,生薑2片,大棗4枚。
寒濕重者加麻黃、防己,重用桂枝;疼痛劇者加血風藤、猴骨或全蠍,氣虛者加五爪龍、北黃芪;關節腫脹怕冷夾痰者加白芥子、五加皮、牛大力;腰部冷痛加熟附子、金狗脊。
方中以川烏、桂枝、黑老虎為主藥,三藥性味辛溫,長於驅風散寒、溫經止痛、活血通瘀;豆豉薑辛溫,輔烏、桂以祛寒止痛;豹皮樟甘溫,助黑老虎而驅風止痛。故以千斤拔補肝腎強筋骨,舒筋活絡;白芍和肝緩急;生薑、大棗散寒益脾為使。諸藥配合,共奏祛寒止痛之功。
(三)濕痹
濕痹以祛濕為主,疏風散寒為輔。用防己木瓜湯:防己15g,川木瓜12g,薏苡仁15g,臭茉莉30g,寬筋藤30g,血風藤30g,五加皮18g,牛大力18g,生薑2片。
上焦濕重加桂枝;中焦濕重加佩蘭、雞骨香、白術;下焦濕重加蒼術、懷牛膝、茯苓;疼痛劇者可加七葉蓮、毛冬青、薑黃;有化熱傾向者可加老桑頭、黃柏、銀花藤、椿根。
本方以防己、木瓜、薏苡仁利水滲濕、舒筋活絡為主藥;臭茉莉長於祛濕,寬筋藤、血風藤能養血、祛風、通絡為輔藥;佐以牛大力、五加皮補脾化濕壯筋骨;生薑少許溫化為使。故本方能祛濕活絡、疏風散寒、行氣止痛。
(四)熱痹
熱痹以清熱為主,疏風勝濕為輔。用熱痹湯:土地骨30~60g,黃柏10g,老桑頭30g,七葉蓮15g,蒼術10g,銀花藤24g,救必應15g,薏苡仁15g,懷牛膝10g。
濕重苔厚者加防己、佩蘭;熱甚苔黃者加水牛角、地龍、吊子風或知母;發熱口渴者加葛根、天花粉。
本方以清熱解毒之土地骨和黃柏為主藥;以老桑頭、七葉蓮清熱通絡止痛和蒼術苦溫化濕為輔藥;銀花藤、救必應清熱利濕,薏苡仁滲濕舒筋共為佐藥;牛膝引經以通利關節。
如熱痹邪入血分,除關節紅腫疼痛外,兼有風濕環形紅斑出現者(多見於四肢)治宜清熱涼血、疏風通絡,方用冬青地黃湯加減:毛冬青15g,生地15g,赤芍10g,丹皮12g,水牛角30g,吊子風15g,白茅根24g。還可隨證加入土地骨、救必應或雞血藤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