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下級工作的原則
考察下級工作得失,是領導者的一項基本工作。識別下級人才是否可用,首先是看他的德,其次是看他的才。古代人通過反複的實踐,總結出下列四種考察下屬的原則,對今天的人也有幫助。
一、授以人權,觀其公正
明朝王翱任吏部尚書,掌握選拔官員的人事大權。他為人廉潔、忠厚,能堅持原則,辦事不徇私,謝絕私事會見。每次選拔官員,如因皇帝召見,便交副職代理,他回來雖晚,也抽空認真審閱,唯恐選擇不當。他選拔官員不使人知,說:“吏部豈快恩怨地耶。”女婿賈傑在京附近任職,王翱夫人數次派人去迎接女婿回家,賈傑對妻子發牢騷說:“若翁典銓,移我官京師,反手爾,何來不憚煩也。”夫人聽了女兒的轉告,便向翱說情,翱氣得推翻台案,傷及夫人臉部。他始終沒有將女婿調到京城。
王翱掌握全國人事大權,他日夜操心的是如何選擇人才得宜,深恐用錯人。他選擇了官員也保密,這說明他選拔官員是出於公心,不希望得到被選擇者的感恩戴德。本來調回女婿,是舉手之勞的事,雖有夫人求情,他也堅持拒絕。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很值得人事工作者學習。隻有如此,才能杜絕在人事工作中的以權謀私的弊端。
二、識人決策,知其才能
北魏世祖拓跋燾將征伐涼州,議者都認為涼州無水草,難於行軍,故都進諫,不同意征伐,伊香友說:“若涼州無水草,何得為國?議者不可用也”。拓跋燾認為他說得對。凡人所居之處,必有水草,沒有水草,人何以活,也就無人居了。既然涼州能建國,必然有水草,這是一般常理。諸臣認為無水草,隻是聽傳聞,人言亦言,因而盲目反對,可見他們的智力遠不及伊香友。伊香友既有武勇,又有智計,是有文武全才的將領,故拓跋燾認為他前途遠大,後來伊香友果然為人忠謹,屢建戰功,以功賜爵魏安侯,加冠軍將軍。
三、識人於危,可以知忠厚
漢代時,班超出使外國,而小人李邑上書朝廷,中傷班超隻顧在外享福,擁妻抱子,不思中原,還說班超聯絡烏孫,牽製龜茲的計劃根本行不通。但漢章帝相信班超的忠誠,下詔責備李邑說:“即使班超擁妻抱子,不思中原,難道跟隨他的一千多人都不想回家嗎?”詔書命令李邑與班超會合,並受班超的節製。漢章帝又詔令班超收留李邑,與他共事,使班超出色完成使命。
四、識人於困,可以知氣度
班超出使時,李邑從中作梗。有人對班超說:“過去李邑誹謗將軍,破壞將軍的名譽。今日正可奉詔把他留下,您怎麼反倒放他回去呢?”班超說:“如果把李邑扣下,那就顯得氣量太小了。正因為他曾經說過我的壞話,所以讓他回去。這才是忠誠的行為。”
李邑知道後,對班超十分感激,從此再不誹謗別人了。俗話說,“宰相肚子能行船”,如果一個人有接納庸俗的氣度和寬恕他人的雅量,不自命清高,那麼就能團結天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