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長征路上(下)(1 / 3)

遵義會議改變原定議題和程序,推舉毛澤東參與中央核心領導,以及會議對博古進行嚴厲批評,博古沒有一點兒思想準備。會後,博古對遵義會議上一些發言一直想不通。“雞鳴三省”的改組中央,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責時,周恩來同他進行了一次長談。周恩來說:南昌起義、廣州起義失敗,說明中國革命的源泉在農村,必須走農民戰爭道路。這以後,我就在考慮,我們黨必須找一個熟悉農村革命的人當統帥。你和我都是做具體業務的人,不合適做領袖、當統帥。毛澤東很擅長農民運動,他經過井岡山鬥爭,總結出打遊擊戰、運動戰的經驗,很適合駕馭目前的戰爭。我深信,以他的才能,一定能率領中央紅軍走出困境。所以在遵義會議上我力主他進入政治局常委,參與軍事領導。這一談話,使博古解開了思想疙瘩。

2月18日,周恩來和朱德命令紅軍“迅速渡赤水,爭取有利陣勢,以便集中全力消滅黔軍一部,開展戰局”。當晚,紅軍以突然的動作,再渡赤水河,返回河東地區插到敵軍後方。並乘黔軍剛敗,倉皇混亂之機,搶在敵軍增援部隊到達之前再次奪取遵義,打開黔北地區的局麵,以利紅軍下一步的行動。紅軍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一鼓作氣,於28日再次攻占遵義城。主力迅速南下,與趕來增援的國民黨中央軍吳奇偉縱隊兩個師遭遇。紅軍以“兩軍相逢勇者勝”的大無畏精神,勇猛向敵軍發起衝擊。敵人被紅軍突如其來的衝擊弄慌了神,整個隊伍被紅軍衝得七零八落,不戰自潰。敵指揮官吳奇偉慌不擇路,拚命南逃。紅軍乘勝追擊,直抵烏江北岸。這一戰役在周恩來、朱德的正確指揮下,共殲滅和擊潰敵軍2個師又8個團,俘虜近3000人,繳槍1000餘支,取得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

遵義會議後,軍事指揮變為紅軍的作戰行動要經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討論,這樣雖然可以發揮大家的才智,但也帶來新問題,對許多具體問題爭論不休,使指揮員難下決心,難以部署,對紅軍作戰不利。3月10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討論“打鼓新場戰鬥”。開會討論時,毛澤東經分析主張不打,但大多數人同意打,毛澤東的意見被否決。毛澤東以大局為重,半夜找到了周恩來,周恩來認真思考後接受了毛澤東的意見。周恩來後來回憶說:“從遵義一出發,遇到敵人一個師守在打鼓新場那個地方,大家開會都說要打,硬要去攻那個堡壘。隻毛主席一個人說不能打,打又是啃硬的,損失了更不應該,我們應該在運動戰中去消滅敵人嘛。但別人一致通過要打,毛主席那樣高的威信還是不聽,他也隻好服從,但毛主席回去一想,還是不放心,覺得這樣不對,半夜裏提馬燈又到我那裏來,叫我把命令暫時晚一點發,還是想一想。我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見,一早再開會議,把大家說服了。”後來敵情通報證明毛澤東的判斷是正確的,使紅軍避免了一次重大損失和危險。

遵義會議改變原定議題和程序,推舉毛澤東參與中央核心領導,以及會議對博古進行嚴厲批評,博古沒有一點兒思想準備。會後,博古對遵義會議上一些發言一直想不通。“雞鳴三省”的改組中央,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責時,周恩來同他進行了一次長談。周恩來說:南昌起義、廣州起義失敗,說明中國革命的源泉在農村,必須走農民戰爭道路。這以後,我就在考慮,我們黨必須找一個熟悉農村革命的人當統帥。你和我都是做具體業務的人,不合適做領袖、當統帥。毛澤東很擅長農民運動,他經過井岡山鬥爭,總結出打遊擊戰、運動戰的經驗,很適合駕馭目前的戰爭。我深信,以他的才能,一定能率領中央紅軍走出困境。所以在遵義會議上我力主他進入政治局常委,參與軍事領導。這一談話,使博古解開了思想疙瘩。

2月18日,周恩來和朱德命令紅軍“迅速渡赤水,爭取有利陣勢,以便集中全力消滅黔軍一部,開展戰局”。當晚,紅軍以突然的動作,再渡赤水河,返回河東地區插到敵軍後方。並乘黔軍剛敗,倉皇混亂之機,搶在敵軍增援部隊到達之前再次奪取遵義,打開黔北地區的局麵,以利紅軍下一步的行動。紅軍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一鼓作氣,於28日再次攻占遵義城。主力迅速南下,與趕來增援的國民黨中央軍吳奇偉縱隊兩個師遭遇。紅軍以“兩軍相逢勇者勝”的大無畏精神,勇猛向敵軍發起衝擊。敵人被紅軍突如其來的衝擊弄慌了神,整個隊伍被紅軍衝得七零八落,不戰自潰。敵指揮官吳奇偉慌不擇路,拚命南逃。紅軍乘勝追擊,直抵烏江北岸。這一戰役在周恩來、朱德的正確指揮下,共殲滅和擊潰敵軍2個師又8個團,俘虜近3000人,繳槍1000餘支,取得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

遵義會議後,軍事指揮變為紅軍的作戰行動要經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討論,這樣雖然可以發揮大家的才智,但也帶來新問題,對許多具體問題爭論不休,使指揮員難下決心,難以部署,對紅軍作戰不利。3月10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討論“打鼓新場戰鬥”。開會討論時,毛澤東經分析主張不打,但大多數人同意打,毛澤東的意見被否決。毛澤東以大局為重,半夜找到了周恩來,周恩來認真思考後接受了毛澤東的意見。周恩來後來回憶說:“從遵義一出發,遇到敵人一個師守在打鼓新場那個地方,大家開會都說要打,硬要去攻那個堡壘。隻毛主席一個人說不能打,打又是啃硬的,損失了更不應該,我們應該在運動戰中去消滅敵人嘛。但別人一致通過要打,毛主席那樣高的威信還是不聽,他也隻好服從,但毛主席回去一想,還是不放心,覺得這樣不對,半夜裏提馬燈又到我那裏來,叫我把命令暫時晚一點發,還是想一想。我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見,一早再開會議,把大家說服了。”後來敵情通報證明毛澤東的判斷是正確的,使紅軍避免了一次重大損失和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