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肺結節病(1 / 1)

附:秘驗方介紹

自擬肺結節病方

【組成】黨參30g 茯苓15g 陳皮10g 白術15g 葶藶子25g 大棗6枚 款冬花15g 杏仁10g 丹參20g 僵蠶15g 白礬10g 雞內金25g 土貝母15g 絲瓜絡30g 穿山甲15g 王不留行15g 甘草5g

【功效】化痰去濁、益氣活血。

【主治】肺結節病。

【用法】水煎服。

【方解】茯苓、陳皮、白術化濕健脾;黨參甘平,補氣健脾,遵李東垣的《脾胃論》理氣必談土,治損取其中,培補中氣以資生化之源之旨。葶藶子苦寒而瀉肺平喘、利水消腫;大棗甘溫而益脾和胃、顧護中氣,二者伍用,補瀉兼施,以大棗甘緩之性製葶藶子之竣猛,防其瀉利太過,共奏瀉肺利水、下氣平喘之功效;款冬花、杏仁、桔梗止咳化痰平喘。諸藥相合,攻補兼施,補氣活血,解毒散結;加入丹參活血化瘀,行瘀血而新血不傷,養新血而瘀血不滯;僵蠶、白礬、雞內金、土貝母等軟堅化痰,散結消腫,使腫大淋巴結得以軟化。另一方麵還選用了絲瓜絡、穿山甲、王不留行等活血化瘀藥物,使血行之道宣通,癖積得散,以此促進腫物吸收,抑製肉芽腫的增生達到消腫散結之目的。

【點評】在治療肺結節病過程中,從整體出發,辨病辨證相結合,本方諸藥相合,攻補兼施,補氣活血,化痰散結,故能獲得佳效。

【驗案】張某,女,45歲。咳嗽,咳痰,活動後氣短5月餘,疲乏,初時按氣管炎、肺部感染給抗感染及對症治療,給激素及免疫抑製劑治療1月餘,症狀無明顯改善。於2009年3月就診於劉老。症見:咳嗽,痰黃,口微苦不渴,納可,舌質暗紅有瘀斑,夜寐可,二便可,舌苔薄黃,質紫黯,脈弦滑。辨證為氣滯血瘀,痰濁阻肺。治宜化痰去濁,益氣活血。處方:黨參30g,茯苓15g,陳皮10g,白術15g,葶藶子25g,大棗6枚,款冬花15g,杏仁10g,丹參20g,僵300 咳喘病診治蠶15g,白礬10g,雞內金25g,土貝母15g,絲瓜絡30g,穿山甲15g,王不留行15g,甘草5g。6劑,水煎服,每日1劑。

二診:服藥後咳嗽、氣短減輕,痰少易咳出,飲食好轉,以上方為基本方加入疏肝理氣,化痰軟堅散結藥物,共服藥20餘劑,並減激素量至每日半片。患者咳嗽、氣短症狀轉好,隨訪病情平穩。

附:秘驗方介紹

自擬肺結節病方

【組成】黨參30g 茯苓15g 陳皮10g 白術15g 葶藶子25g 大棗6枚 款冬花15g 杏仁10g 丹參20g 僵蠶15g 白礬10g 雞內金25g 土貝母15g 絲瓜絡30g 穿山甲15g 王不留行15g 甘草5g

【功效】化痰去濁、益氣活血。

【主治】肺結節病。

【用法】水煎服。

【方解】茯苓、陳皮、白術化濕健脾;黨參甘平,補氣健脾,遵李東垣的《脾胃論》理氣必談土,治損取其中,培補中氣以資生化之源之旨。葶藶子苦寒而瀉肺平喘、利水消腫;大棗甘溫而益脾和胃、顧護中氣,二者伍用,補瀉兼施,以大棗甘緩之性製葶藶子之竣猛,防其瀉利太過,共奏瀉肺利水、下氣平喘之功效;款冬花、杏仁、桔梗止咳化痰平喘。諸藥相合,攻補兼施,補氣活血,解毒散結;加入丹參活血化瘀,行瘀血而新血不傷,養新血而瘀血不滯;僵蠶、白礬、雞內金、土貝母等軟堅化痰,散結消腫,使腫大淋巴結得以軟化。另一方麵還選用了絲瓜絡、穿山甲、王不留行等活血化瘀藥物,使血行之道宣通,癖積得散,以此促進腫物吸收,抑製肉芽腫的增生達到消腫散結之目的。

【點評】在治療肺結節病過程中,從整體出發,辨病辨證相結合,本方諸藥相合,攻補兼施,補氣活血,化痰散結,故能獲得佳效。

【驗案】張某,女,45歲。咳嗽,咳痰,活動後氣短5月餘,疲乏,初時按氣管炎、肺部感染給抗感染及對症治療,給激素及免疫抑製劑治療1月餘,症狀無明顯改善。於2009年3月就診於劉老。症見:咳嗽,痰黃,口微苦不渴,納可,舌質暗紅有瘀斑,夜寐可,二便可,舌苔薄黃,質紫黯,脈弦滑。辨證為氣滯血瘀,痰濁阻肺。治宜化痰去濁,益氣活血。處方:黨參30g,茯苓15g,陳皮10g,白術15g,葶藶子25g,大棗6枚,款冬花15g,杏仁10g,丹參20g,僵300 咳喘病診治蠶15g,白礬10g,雞內金25g,土貝母15g,絲瓜絡30g,穿山甲15g,王不留行15g,甘草5g。6劑,水煎服,每日1劑。

二診:服藥後咳嗽、氣短減輕,痰少易咳出,飲食好轉,以上方為基本方加入疏肝理氣,化痰軟堅散結藥物,共服藥20餘劑,並減激素量至每日半片。患者咳嗽、氣短症狀轉好,隨訪病情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