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不同各國的社交禮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才(2)(2 / 3)

九:韓國人一般在公共場所不大聲說話,在與之交談的時候,應該注意這個細節。否則將會被視為有失穩重的行為。對於女性的要求則更為嚴格,通常婦女在發出笑聲時要用手帕捂住嘴,不然也會被認為是失禮的行為。

泰國的習俗禮儀--新封神佛的泰國人

泰國人是個信奉神佛的國家,有許多約定俗成的規矩。所如果和泰國的友人打交道,理應遵守這些禮俗,否則不會有長遠的友誼和合作關係。

一:在泰國人的禮俗中所有佛像都是神聖的,在未經允許時,嚴禁任何人對佛像拍照。在進寺廟燒香拜佛或參觀時,必須衣冠整潔;進入寺廟時要摘帽脫鞋,以表示對神的尊重、穿背心、短褲或赤胸露背者進入,被視為玷汙聖堂、褻瀆神靈,是嚴格禁止的。此外,他們還認為門檻下住著善神,因此絕不可以踩踏門檻。夜間也不能開窗戶,否則惡神會閣入屋內。

二:泰國人十分敬重長輩。如有長輩在座,晚輩隻能坐在地上,或者蹲跪,以免高於長輩的頭部,否則被視為對長輩極大不尊。別人坐著時,也不可把物品越過其頭頂。給長者遞東西時必須用雙手,一般人遞東西用右手,表示尊敬,如不得已需用左手時,要說一聲“請原諒用左手”。也不能把東西扔給別人,這是不禮貌的行為。從坐著的人們麵前走過時,要略微躬身,表示禮貌。

三:泰國人在相見的時候,常行雙手合十來互致問候。晚輩向長輩合十行禮,雙手要舉到前額,長輩也要合十回禮,以表示接受對方的行禮,年紀大或地位高的人還禮時,手部不必高過前胸。行合十禮時雙掌舉得越高,表示尊敬的程度越深。在特定場合下,平民、貴官直至總理拜見國王及其近親時行跪拜禮。國王拜見高僧時也須下跪。兒子出家為僧, 父母亦跪拜於地。

四:泰國人忌諱褐色,而喜歡紅色、黃色。他們習慣用顏色來表示不同的曰期。如,星期曰為紅色,星期一為黃色, 星期二為粉紅色,星期三為綠色,星期四為橙色,星期五為淡藍色,星期六為紫紅色。在泰國,人們還忌諱狗的圖案。

五:泰國人特別崇敬佛和國王。因此,切忌在他們麵前議論佛和國王。

六:泰國人忌用紅筆簽名,因人死後用紅筆將其姓氏寫在棺木上。

七:在泰國人的禮俗中,男女授受不親仍然是泰國人的戒律。所以不可在泰國人麵前表現出男女過於親近。

八:泰國人非常重視頭部,認為頭顱是智慧所在,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如果用手觸摸泰國人的頭部,則被認為是極大的侮辱。如果用手打了小孩的頭,則認為小孩子一定會生病。睡覺忌頭向西方,因曰落西方象征死亡。

九:泰國人認為腳是低下的。所以在打交道的時候,忌把腳伸到別人跟前,也不能把東西踢給別人;忌用腳踢門;泰國人就座時最忌蹺腿,把鞋底對著別人,在他們看來,這和被別人踩在腳下沒什麼區別。

印度的社交禮儀--重教禮佛的印度人

印度是個文明古國,在禮儀方麵講究頗多,一般在和印度人見麵的時候,常以合十禮進行相互致意。除此以外,還要注意下下方麵的禮俗:

一:如果被邀請到印度友人家裏做客,在飯前和飯後,要到盥洗室漱口和洗手。

二:印度人交談中,如同意對方意見 並非點頭稱是,而是將頭向左擺動,不同意時則點頭。

三:印度人用右手拿食物、禮品或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雙手。

四:印度人奉牛為神聖,一般人忌穿牛皮鞋和使用牛皮箱。還崇拜蛇,認為殺蛇是觸犯神明的行為。

五:如果你的印度朋友是印度教徒,那麼你們在進餐的時候,最好不要在同一食盤取食,因為這是印度教徒的禁忌。

六:進入印度人友人住宅或廟宇時,要脫鞋進門,向主人合十行禮。晚輩為表示對長輩的尊敬,常在行禮時彎腰摸長者的腳。迎接貴賓時,主人獻上花環,套在客人的頸上。花環大小視客人的身份而異。獻給貴賓的花環很粗大,其長度過膝;給一般客人的花環僅及胸前。妻子送丈夫出遠門,最高的禮節是摸腳跟和吻腳。

七:對印度婦女不可主動握手。許多家庭婦女忌見陌生男子,不能在大庭廣眾前露麵,不輕易與外人接觸。

八:在印度人的餐桌上,主人一般會殷勤地為客人布菜,客人不能自行取菜。同時,客人不能拒絕給你的食物和飲料。餐後要向主人表示敬意,但應當讚揚食品很好吃,表示很喜歡。一般不要說“謝謝”等致謝的話,以免被認為是見外。

新加坡的社交禮儀--勤儉節約的新加坡人

新加坡人是個華人眾多的國家,其禮儀很多和我國相似,但由於文化多元化原因,新加坡的禮儀與習俗也呈現多樣化,比如華人習慣於拱手作揖或鞠躬,而馬來人采用 “摸手禮”。所以,對新加坡民俗禮儀進行適當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一:在社交場合,新加坡人與客人相見時,一般都施握手禮。男女之間可以握手,但對男子來說,比較恰當的方式是等婦女先伸出手來,再行握手。馬來人則是先用雙手互相接觸,再把手收回放到自己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