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兩難(1 / 3)

鍾離無鹽現在不有些無奈,應該說是無奈的程度達到了一定程度。

為嘛?因為自己反應有點慢,朝堂上現在最大的事情是什麼?

是宋使每天在議事廳喋喋不休,猶如滔滔江水一般的長篇大論,中心思想隻有一個,要那座城池。

可是,**的一些事情,讓齊宣王和鍾離無鹽都逐本求末陷入了一個誤區。

最近幾天的爭論,讓齊宣王隻能小心翼翼的和鍾離無鹽在“茶餘飯後”商量怎麼處理。

宋國提出這個索要城池的要求時機太特麼爽了,因為威王兼並了中山國,諸侯都有些不忿,特別是和齊國一直在暗中較勁,明裏爭奪的,魏,趙二國,更是很不服氣。

為了安撫諸侯,齊宣王和俊夫人鍾離無鹽,相國鄒忌,柱國淳於髡是商議,在齊國新設的中山郡舉行一次諸侯大會,一方麵是要給大家一個好印象,咱雖然是兼並了中山國,但是確實實在為民謀利,讓老百姓過好ri子,另外一方麵,則是出於一種震懾,讓諸侯也看看齊國現在的實力。

帝王權術講究個平衡,諸侯國之間的策略又何嚐不是一種平衡?而現在的宋國正是在利用這種平衡,來謀求利益最大化。雖然這幾年在齊國,尤其是齊國君夫人,鍾離無鹽的幫助下,宋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國力,民力,生產力都上了一個台階。

可是,國與國之間哪有永恒的朋友?有的隻有利益。當利益衝突的時候,大家還是會扔下友情,追求利益的不是?這個道理亙古不變。

齊威王舉行諸侯大會,表麵上要宣揚的是什麼?仁義!正義!為民!

不管骨子裏是不是為了利益,麵子上總要你做足功夫不是?六國諸侯大會,齊,韓,魏,趙,宋,燕。至少得有兩個盟友在表麵上宣示你是正義的兼並,仁義的兼並,為民而兼並吧?

縱觀此次與會的其他五家諸侯,魏國那是不用說,明裏,暗裏都在和齊國作對,韓國的情況也差不多,那麼在趙國態度曖昧的情況下,齊宣王必須要擁有自己的盟友不是?燕國至少在目前是會和自己站在一條陣線上的,畢竟,利益相關,燕國依舊需要鍾離無鹽的策略,需要齊國的援助。

另外一個盟友則隻能是宋國!而宋國卻在此時提出了收回幾年前割讓給齊威王的那座城池!

且不說這座城池在到了齊國轄下後,齊國君臣百姓付出了很多心血,努力將之達到平均水平,就是但從國土安全的方麵來說,已經吃進嘴裏的肥肉,誰會心甘情願的吐出來?

所以,不管是鄒忌,淳於髡,還是鍾離無鹽,都明白齊宣王的心思,可是,心思歸心思,現在需要的是一盒理由,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你田辟疆召開諸侯大會為的是宣揚你的仁義,愛民,中山國的地盤你占了,我宋國可以幫你鼓吹,但是我得有些實際的好處不是?我和你關係再好,不能把忙給你幫了,戲幫你唱了,不賺你的錢,還給你“倒貼”不是?你一下占了七郡,隻還我一城,這生意做得吧?

可是,各有各的想法啊,宋國人有宋國的觀點,齊國可是自上而下都明白,人家明擺著是在敲竹杠呢,你宋國把城給我的時候,赤地滿城,餓殍遍野,我費錢費力,遷民苦幹,剛剛有點起se,你想要回去?也太欺負人了吧?

況且,這可是個麵子問題啊,齊宣王發起的諸侯大會,當然是自己要唱主角,我要把城還給你,還沒有開會之前就先低了一頭,到真正大會的時候,其他四國諸侯怎麼看我?

要是不給你吧,你明裏暗裏告訴我,要提交到諸侯大會來討論這個事情,不就是明白說,給了,諸侯大會我就是你的盟友,你的鼓吹手,不給,那就是敵人,仇人,不共戴天!

難辦呐,難辦,從齊宣王以下,個個都知道這事情實在是太難辦了。

事兒本來就夠多了,現在**又出來添亂。嘛事兒又添亂了?

&n了。

恰好,今晚,夫人鍾離無鹽要和淳於髡去稷下學宮和眾學子,處士討論要不要還宋國城池的事情,齊宣王趕緊心急火燎的跑去找夏迎chun。

一番出se滿園關不住先不提,雲收雨住以後,一向除了玩樂上麵有腦子,其他任何時候都是,胸大,屁股大,唯獨腦子小的夏迎chun,居然給齊宣王出了主意。

嘛主意?很簡單,一個字,“拖”!

成啊,你宋國不是想要城池麼,那就先在諸侯大會上幫我,你幫了我,回來以後,咱自然要投桃報李,還你一座城池算什麼?有付出才有回報不是?

齊宣王一聽大喜,這個計策的確不錯啊,嗬嗬,咱家小蘿莉都會憂心國事了,實在是太特麼美妙咧。話說,哪位大王能像老子這麼有福?<一夜無眠,天翻地覆的折騰了一夜,第二天趁宋使沒有上朝囉嗦以前,趕緊把這個“妙計”傳達給包括君夫人鍾離無鹽在內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