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3 / 3)

【方穀珍】〔台之楊氏山人。嚐有童謠雲:“楊氏青,出賊精。”其初,亦欲向功,為國宣力,後失賞遂叛。〕

元製,任胡族為正官,中華人官佐貳。至正間,任非其人,酷刑橫斂。台、溫、處之民樹旗村落曰:“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方穀珍因而肇亂,江淮紅巾遂相繼而起。

含春柳氏,明州女子也。年十六,患病禱於延慶寺關王神而愈,因繡幡往酬之,一少年僧頗聰慧,窺柳氏姿而悅之,因以其姓戲作咒語,誦於神前,名日《回回偈》,其詞雲:“江南柳,嫩綠未成陰。枝軟不堪輕折取,黃鸝飛上力難禁。留取待春深。”女亦甚慧,聞而憾之,歸告於父。時方穀珍據明州,父因訟於穀珍,穀珍捕諸僧至,訊作詞者姓名,對曰:“姓竺名月華。”穀珍乃召匠氏作大竹筒,將納僧以沉諸江。謂曰:“我亦取汝姓作一偈送汝歸東流。”因吟曰:“江南竹,巧匠作為筒。付與法師藏法體,碧波深處伴蛟龍。方知色是空。”僧惶恐伏地,扣頭告哀雲:“死,吾分也。更乞容一言。”國珍許之。僧複吟曰:“江南月,如鏡亦如鉤。如鏡不臨紅粉麵,如鉤不上畫簾頭。空自照東流。”穀珍知其以名為答,笑而釋之,且令畜發,以柳氏配為夫婦。(一說此即穀珍女,內附後,配黔國公子,在雲南。宣德間,鄞人徐憲副訓、奉化應方伯履平,曆仕雲南,此女年已老,以鄉裏視之,往來如親戚雲。)

江西程國儒任餘姚州判官,因亂,來依方穀珍,與呂玄英為友。國儒有《鶴傍牡丹圖》,索呂題雲:“牡丹花畔鶴精神,飛並雲林似倚人。萬裏青霄不歸去,洛陽能有幾時春?”程得詩,即日促裝回番陽。

【張士誠】〔行九四。洪武甲子開科取士,諸勳臣不平,曰:“此輩善譏訕,初不自覺。且如張九四厚禮文儒,及請其名,則曰士誠。”聖祖曰:“此名甚美。”答曰:“《孟子》有‘士,誠小人也’之句,彼安知之?”帝自此覽天下所進表箋,多罹禍者。〕

張氏據有平江日,其部將左丞呂珍守紹興,參軍陳庶子、饒介之在張左右。一日,陳賦詩,饒染翰,題一紈扇以寄呂雲:“後來江左英賢傳,又是淮西保相家。聞說錦袍酣戰罷,不驚越女采荷花。”饒素負書名,且詩語俊麗,為作者所稱。呂俾人讀罷,忽大怒曰:“吾為主人守邊疆,萬死鋒鏑間,豈務愛女子而不驚之耶!見則必殺之。”又元帥李其姓者,杭州庚子之圍解,頗著功勞,一士人投之以詩,將有求焉,其詩有“黃金合鑄李將軍”之句,李大怒曰:“吾勞苦數年,止是將軍。今年才得元帥,乃複令我為將軍耶!”命帳下策出之。二事一時相傳為笑。

張氏據有浙西富饒地而好養士,凡不得誌於時者,爭趨附之。美官豐錄,富貴赫然。有為《北樂府》譏之雲:“皂羅辮兒係紮捎,頭戴方簷帽。穿領闊袖衫,坐個四人轎。又是張吳王米蟲兒來到了。”及城破,無一人死難者。

偽吳委政於弟士信,士信惟務酒色,用黃參軍敬夫、蔡參軍彥文、葉參軍德新圖事。三人皆遷闊書生,不識大計,時有市謠十七字曰:“丞相做事業,專用黃菜葉。一夜西風來,乾鱉。”洪武丁未春,天兵下江南,三人皆伏誅,刳其腸而懸之,至於枯死。蓋三臣皆元戚機臣,殘膏僭侈,帝特惡焉。

天兵破姑蘇,張士誠就擒,其妻劉氏率姬妾登齊雲樓自焚死,黨與無一人死難者。天台王澤吊以詩曰:“天星夜落水犀軍,又見吳台走鹿群。睥睨金湯空自固,倉皇珠玉竟俱焚。將軍隻合田橫死,國士嗟無豫讓聞。風雨年年寒食節,麥盂誰上大妃憤。”又有人賦絕句雲:“虎鬥龍爭既不能,雞鳴狗盜亦何曾。陳平韓信皆歸漢,隻欠彭城老範增。”

【李思齊】〔本羅山人,兄弟七,思齊行三,墓在寶雞縣東三十裏,人呼其墓曰三相公墓雲。〕

元末,李思齊屢抗王師,後舉臨洮降我明。上命為江西行省右丞,不之官,尋以功進中書平章。上欲優待思齊食祿不視事。洎卒,上親為文遣官祭之,又為詩挽之雲:“朕有幾點銅鐵汁,平生不為兒女泣。昨日忽聞丞相崩,一灑乾坤草木濕。”其子世昌世襲指揮,後調雲南臨安衛。今尚世其官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