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妄想症》
作者:既晴
《魔法妄想症》名家談
台灣推理創作曆程(附年表)
前言
在世界文學的浩瀚銀河中,偵探小說無疑是一顆閃亮的星。
偵探小說最早的發源地是英國與美國,後來影響到法國、比利時、德國、加拿大、蘇聯與東歐一些國家的文壇,逐漸又發展到亞洲,在日本、中國、韓國都出現了“偵探小說熱”。其發行量在世界文壇上也是高居其他小說之首。
在中國,偵探小說所擁有的讀者群是僅次於武俠小說的,這無疑是因為這兩種小說精彩的情節與巧妙的構思,以及懸念迭起和神秘色彩吸引著讀者。在我看來,偵探小說不僅是罪犯與偵探的鬥智,也是作者與廣大讀者的鬥智。偵探小說的啟智性,還表現在一些科學破案的陳述上,通過把物理、化學、地理、曆史等知識融入作品,人們在閱讀時既獲得了各方麵的知識,又自覺鍛煉了讀者的思維能力。這是隻有偵探小說才具備的特點,也是武俠小說所無法比肩的,更是《棒槌學堂》係列精校E書製作的初始動力所在。
在此,特別感謝52EBOOK論壇提供的交流平台,更感謝聽風軒、GWJYC、寶寶貝貝、pinkspider及各位書友對這套叢書的製作所提供的無私的幫助!真誠的表示感謝!!而對於本叢書,雖然自稱是精校E書,卻仍然會存在許多缺點及疏漏,這完全是製作者知識水平所致,也望朋友們海涵!!
自序:十年一覺推理夢
《魔法妄想症》是我的第一部長篇推理。
一九九八年——六年以前,我還是個忙著準備論文的研究生,那時候,心裏頭想的隻有兩件事:第一、通過口試,取得碩士學位;其次、寫出一本長篇推理。
自一九九五年的短篇《考前計劃》始,我已經完成四則中短篇推理小說,其中前三篇曾發表在《推理雜誌》上,評價並不特出,對大多數讀者而言,想必也不是個值得期待的創作者;在網路上,因為經常發表一些讀書感想,反而得到較多的肯定,也由於因緣際會,和網路上的同好組成了“密室研究會”,滿懷熱情地把研究推理小說當成一種理想。
從一開始決心投身創作,我就一直想要寫一部以解謎為主的長篇推理。無須操弄文字遊戲、無須拓染情感糾葛、無須映照社會黑暗,而是幹淨地描述一件離奇的命案,專注地鋪陳曲折的解謎過程,純粹地揭露意外的真相,讓謎團與推理可以成就自身邏輯的藝術性,而沒有刻意強加附屬的世俗性。就像愛倫·坡的作品。
愈是了解推理小說,我就愈是發現,這是一件極端困難的事。推理小說發展至今超過一個半世紀,令人眼花撩亂的流派、理論研究不完,遲遲未讀的曆史名作汗牛充棟,專事解謎的本格推理更必須齊備各種複雜奧妙的寫作技巧。一部令人喜愛的解謎推理,憑我當時貧乏的寫作經驗,當然力有未逮。
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不過,那年時報推理文學獎的舉辦,以及受到推理作家藍霄的鼓勵,我仍然初生之犢不畏虎地毅然參賽。從九八年的十月直到九九年四月,大約有半年左右,我是在一麵寫小說、一麵寫論文的苦日子中度過的。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記得那一次過農曆新年,我將完成一半的原稿交給蟄居高雄的資深推理迷杜鵑窩人,請他給我一些意見。杜鵑窩人看畢稿件後,狠狠痛批了一頓,叫我回去重寫。盡管當時心中的難受不在話下,但他暮鼓晨鍾般的犀利建議,卻讓定稿《魔法妄想》的精采程度,超出了我原先的預期,連自己都不敢置信。真是要謝謝他寶貴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