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儼,和正文第一句中的“俟、份、佚、佟”都是陶淵明的兒子。
陶淵明《與子儼等疏》沿襲前人“與子書”的訓誡勸勉傳統,不過卻展現出個人獨特的風格。首先,陶淵明以敘說個人誌趣情懷為主體,其次方為訓誡勸勉兒子。再者,書中所言之“誌”,不僅傳達一個為人父者對兒子的關愛,更突破前人與子書“君父至尊”的傳統格局,而是向兒子傾訴衷腸,吐露心聲,解釋自己的立場,期盼得到兒子的諒解。字裏行間流露出,自己“俛辭世”,歸耕田畝,累及兒子“幼而饑寒”,從小難免“柴水之勞”的愧疚不安;還有隱含於整封書信中,對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似乎懷著一份不確定感,還有一份歉意。這些非常私人的,屬於比較隱蔽幽微的情懷,是陶淵明之前與子書中所無,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
【題解】
儼,和正文第一句中的“俟、份、佚、佟”都是陶淵明的兒子。
陶淵明《與子儼等疏》沿襲前人“與子書”的訓誡勸勉傳統,不過卻展現出個人獨特的風格。首先,陶淵明以敘說個人誌趣情懷為主體,其次方為訓誡勸勉兒子。再者,書中所言之“誌”,不僅傳達一個為人父者對兒子的關愛,更突破前人與子書“君父至尊”的傳統格局,而是向兒子傾訴衷腸,吐露心聲,解釋自己的立場,期盼得到兒子的諒解。字裏行間流露出,自己“俛辭世”,歸耕田畝,累及兒子“幼而饑寒”,從小難免“柴水之勞”的愧疚不安;還有隱含於整封書信中,對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似乎懷著一份不確定感,還有一份歉意。這些非常私人的,屬於比較隱蔽幽微的情懷,是陶淵明之前與子書中所無,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