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去周陵弟弟紅兵家裏的這一天,真是一個吉凶參半的日子。說凶,是因為王宏偉與月紅在這一天婚姻破裂。說吉,是因為馮勇智和董本強代表就業管理局成就了弟弟紅兵和他們所在村子很多農戶的一些好事。

從周陵村回去後,馮勇智就組織召開局裏科長以上人員參加的會議,討論決定由局裏剛剛成立的就業促進公司出麵,先在周陵村抓一個試點。

這個試點,得到了包括王宏偉弟弟王紅兵在內的所有農戶的歡迎。

王紅兵高興,打電話給王宏偉說:哥,我們村裏的人都也可以幹大事了。

王宏偉故作深沉,問說:什麼大事?

王紅兵說:我打算把家裏所有的承包地全部拿出來,參與市就業促進公司在我們村搞的工藝葫蘆種植項目。

王宏偉說:好啊,正符合你的性格,你喜歡種地,就好好幹吧。

王紅兵說:那是當然。

王宏偉說:就這麼簡單。

王紅兵說:不簡單哩。我們村裏的農戶都可以享受小額擔保貼息貸款的政策,並可以參與入股經營就業促進公司的這個項目,他們承租我們土地,付給我們租地錢,我們耕種自己的土地,卻是在家門口打工,他們還給我們按月發工資。農閑了,我們參加葫蘆烙畫工藝製作,這個活兒不分男女老幼,都能學習,都能幹哩。項目整體有利潤收益了,我們還能分紅,有了風險他們全部承擔。

王宏偉說:這真是大事哩,你們村裏的農民都成產業工人了,這是打著燈籠都找不著的好事。

王紅兵說:哥,你沒有事了常來轉轉,村裏人都說要請你喝酒哩,感謝你把馮局長他們帶來,才讓大家攤上了這好事。

王宏偉說:哥又不是外人,還來這些虛套套。

收拾完秋季的莊稼,周陵村幾百畝連片的土地都空下了,等待來春種植葫蘆呢。

在冬季這段空閑裏,就業促進公司就購買了外地用於烙畫工藝的葫蘆,請了這方麵的老師把培訓班辦到了村裏,一邊教理論,一邊教實踐。

按照葫蘆的大小和烙畫工藝的複雜程度,分為四個等級,每一個等級的活兒支付不同的工錢,按照成品的工藝葫蘆數個個,一個星期結算一次工錢。

王宏偉80多歲的母親,聽說了也要去。王紅兵不讓去,說母親:你都多大年齡了還湊熱鬧。

母親說:我年齡大,眼睛好好的,學這手刀活兒,我老婆子說不定比你年輕人都學得好。

王紅兵說不動,就給哥哥王宏偉打電話,讓勸說母親。

王宏偉說:老要有所學,老也應有所樂嘛,你讓老母親待到家裏等死?

王紅兵說:哥到底是有文化的人,說話就是不一樣。

成功搞好了這個項目之後,馮勇智想正式在周陵村樹立一個牌子——周陵農業創業孵化基地,而這需要幾個有威望有實力的公司搞一個好的大項目來領頭帶動。

這個時候,馮勇智主動找到王宏偉談到了這個想法,想征得王宏偉的工作支持。當然,彼此亦是能各取所得。

王宏偉聽了馮勇智的想法,並沒有直接回應,而是告訴馮勇智說:我有一個想法和建議,我姐夫所在的孟村,可以好好的抓一個典型,這個村傳說是孟薑女的婆家,也傳說是孟薑女的娘家。可以借助孟薑女的傳說故事,規劃建設一個文化旅遊景點。同時,結合這個村以近周圍村農戶已經建成的桃園,建設一個萬畝桃園基地,通過開展桃花節活動,打造一個休閑旅遊觀光農業村。

在這其中的投資項目,比如景點的建設以及以後的管理、服務,還有農家樂餐飲、住宿等。如此,不僅解決了這個村的大致富問題,而且可以帶動更多的城鄉人口實現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和創業。王宏偉曾經把這個想法給他大姐夫孟軍聊過,作為村民和村幹部,他是樂壞了。

馮勇智聽了後,表揚王宏偉說:我還以為我聰明,沒有想到王宏偉比我聰明到哪裏去了,隻是可惜啊。

王宏偉說:可惜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