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開場白很有特色,馬上就能引起聽眾的興趣。精彩的開場白最好是在撰寫講稿時就事先準備好。
講老話題不像新話題那樣有吸引力,如果開頭的兩三分鍾抓不住聽眾的心,聽眾便會走神。其實,不管多麼老的話題,當演講者剛走上講台時,聽眾總會有瞬間的新鮮感,你就應當設法抓住這種稍縱即逝的契機,找到一個妙趣橫生的開頭,以避免或延緩聽眾厭倦情緒的出現,為成功奠定基礎。
二、構思演講稿時,在平常的思維套路中選擇切入點
一般來說,演講稿的撰寫一定要選擇好切入主題的視角。特別是講老話題或同題演講時,更要避免按人們所熟知的套路去行文,而要善於找到新的切入角度,以便使人在習以為常的講法中聽出與眾不同的味道。
三、在眾口一詞的結論中挖掘獨到見解
某地舉辦“愛我神州”演講賽。演講者們個個激情滿懷,盡情謳歌我們偉大祖國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曆史,幾乎無一不談及雄偉的萬裏長城、領先世界的四大發明,以及文明卓著、地大物博等。一個一個如此講下去,評委和聽眾都感到有些疲勞和厭倦。輪到最後一個上台了,可他一開口,就把會場的氣氛改觀了。他說:
“同誌們,前邊的同誌對我們偉大祖國悠久的文明史、雄偉壯觀的長城和給世界文明帶來飛躍發展的四大發明進行了充分的謳歌。聽著這些,我們不能不承認,我們祖國擁有這一切,的確令人自豪,感到神聖和可愛。(說到此,他突然把聲音提高八度)但是,我認為,隻有這些還不夠!因為,長城盡管又高又長又厚,卻沒能擋住侵略者的鐵蹄!指南針是我們祖先的發明,卻引來了武裝到牙齒的侵略者,引來了帝國主義的戰艦,引來了毒害中國人民的鴉片!火藥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閃耀,但卻使外國強盜刀劍換槍炮,爭我家園國土,奸殺我華夏同胞!至於潔白紙張的創造,正好方便列強與我簽訂種種不平等條約,寫下喪權辱國的幾十條、上百條……(此時,他開始激動了)是的,我們的祖先,曾是何等榮耀!我們的祖國,曾是怎樣的富裕、強大過!但是我們又清楚地知道,這一切終歸是祖先的,是祖先的驕傲!我們,後世的炎黃子孫們,絕無權力在祖先的功勞簿上沾沾自喜、大吹大擂!古話說,好漢不提當年勇,我們怎能忘記自己肩上的重任!(掌聲)祖國,隻有在我們的辛勤勞動中,在我們粗糙的大手中,變得在全世界範圍內領先,變得強大、富裕,才遂了我們的意,才稱了我們的心!(熱烈鼓掌)”
這段演講之所以受到熱烈歡迎,就在於演講者在眾口一詞的結論中挖掘出了新意,具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如果一個演講者在準備演講稿時便自覺地做創新式的思考,那他就有可能使自己的演講自出機杼,別具新意。
無論是命題演講還是非命題演講,你所講述的道理一般都是帶普遍性的,或是人所共知的,其話題中往往會有很多現成的、公認的甚至是經典的結論。你在準備講稿時可以對現成的結論再做一番思考和挖掘,從而獨辟蹊徑,見常人所未見,發常人所未發,提出新的見解。當然,這種獨到見解不是故作驚人之語、信口開河,也不是說所有現成結論都要推翻,而是說你必須講出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真知灼見。
演講稿編寫的基本要求
具有充分的現場感的演講稿才是一篇出色的演講稿。一篇成功的演講稿要充分考慮現場的要求,並以此作為展開演講稿寫作的出發點。一般來說,演講稿的寫作有下麵幾個要求:
精心準備,有的放矢
演講的效果,主要看演講的思想內容在聽眾的思想和行為中所引起的影響和作用。而要使演講產生良好的效果,就要進行精心準備。古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所以隻有精心準備、認真編寫演講稿,才能使演講收到良好的效果。
編寫演講稿,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麵做好準備:
一、從現場聽眾的鑒賞水平出發
1972年,尼克鬆總統訪華時在答謝宴會上的祝詞中說:
“昨天,我們同幾億電視觀眾一起,看到了名副其實的世界奇跡之一——中國的長城。當我在城牆上漫步時,我想到了為了建築這座城牆而付出的犧牲;我想到它所顯示的在悠久的曆史上始終保持獨立的中國人民的決心;我想到這樣一個事實,就是,長城告訴我們,中國有偉大的曆史,建築這個世界奇跡的人民也有偉大的未來。”
麵對在座的中國官員,作為美國總統的尼克鬆熱情讚揚了中國人引以自豪的長城,是很能博得好感的,也淡化了兩國政府的原則分歧所造成的陰影。演講還圍繞長城借題發揮又說了幾段話,使“拆除我們之間的這座城牆”這個並不輕鬆的話題顯得輕鬆。敏感的聽眾意識使演講者選擇了長城這個自然、得體、巧妙的角度。
聽眾的性別、年齡、種族等自然特點和情感、意誌、趣味等心理特點以及文化、教養、境遇等社會特點,都要納入演講稿的構思之中,以便與形式共鳴。撰稿時的感覺,應是麵對聽眾,說出他們樂於傾聽的話。即便是一個說法一個稱呼語也是值得再三斟酌的。
二、對演講場合即自然環境、社會曆史背景的研究思考
俗話說: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量體裁衣,看菜吃飯”。編寫演講稿不僅要考慮聽眾對象,而且要考慮演講時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曆史背景、當時當地的政治傾向、思想動態、學術文化氣氛、風土人情、民情民俗,還要考慮這些因素對演講所傳播的觀點是同化吸收趨向,還是排斥背離傾向,等等。對於這些,演講稿起草者如果做到了充分的調查和思考,就有可能把內容確定得更為恰當,措辭更為得體。
三、要適合現場表達
秋瑾的著名演講《警告二萬萬同胞》中講道:
“陳後主興了這纏足的例子,我們要是有羞恥的,就應當興師問罪!既不然,難道他捆著我的腿?我不會不纏的麼?男子怕我們有知識、有學問,爬上他們的頭,不準我們求學,我們難道不會和他分辯,就應了麼?這總是我們女子自己放棄責任,樣樣事一見男子做了,自己就樂得偷懶,圖安樂。男子說我沒用,我就沒用;說我不行,隻要保著眼前舒服,就做奴隸也不問了。自己又看看無功受祿,恐怕行不長久,一聽見男子喜歡腳小,就急急忙忙把它纏了,使男人看見喜歡,庶可以藉此吃白飯。”
這段文字既是精妙的語句組合,又是曉暢通俗的口語;既有催人猛醒的連珠炮式的反問,又有冷靜剖析的精到陳述;既有信手拈來的散句,又有回環複遝的頂針式排比;既有變化多端的語氣語態,又在語句上恣意而為;短句為主,長短參差,如同信口而說,但又富於韻律;既是邏輯嚴密的議論,又是行雲流水般的敘述;既是高屋建瓴的精辟之言,又像拉家常一樣平易;既有憤懣之問,又有幽默之語。隻是閱讀,就覺得演講者的聲音、神情、態度呼之欲出。這樣的文字無疑是適合亦講亦演的現場表達。
演講語言是經過精心錘煉和構築的口語,是生活化的語言,這就要求它的語彙、句式和語氣都應有濃厚的口語色彩,通俗曉暢,自然流動。它應適合自如的口頭表達。演講語言也為演講者運用語氣、停頓、語調等語音手段和感情、手勢等體態語言提供了充分的表現餘地。總之,無論如何演講語言既要能講又要能演,便於現場表達。在起草演講稿時,應盡量擺脫其他文體的負麵影響,在語言體裁的抒情上以適合現場表達為尺度。
明確演講主旨,突出中心思想
一次演講涉及的內容可能很多,可是必須有明確的主旨,給聽眾一個經過提煉的核心思想。提倡什麼、反對什麼,都要旗幟鮮明,絕對不能含糊其辭。
為了使主旨明確、中心突出,許多成功的演講稿通常采取以下方法:
一、把主旨作為演講稿的標題
這種方式使人醒目,可以點明題中應有之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也可以幫助聽眾明確演講主旨,建立感情上的“熱點”,所以為許多演講稿所采用。許多演講的標題都在一定意義上揭示了演講的主旨,既有利於演講者思想的集中表達,又有助於聽眾的領會和吸收。
二、提煉中心思想,把主旨單一化
魯迅說:“絞許多腦汁,煉成極精銳的一擊。”主旨集中就能“提神”。除了博大精深的學術性演講和某些事務性演講外,一般的演講,尤其是簡短的演講,以確定單一的主旨為好。提煉主旨要“目標始終如一,方寸一絲不亂”,立定主意,“一以貫之”。單一主旨對於一般演講都是適用的。許多演講名篇,都是主旨單一、集中而又鮮明的。主旨單一,就能做到言簡意賅,詞約旨豐,思想凝練,在聽眾心中產生深刻的影響。
三、調動演講稿構成的一切要素,為明確主旨服務
演講稿的主旨是貫穿全文的主旋律。材料、結構、語言、表達方式都要服從主旨的需要。
以演講主旨和所使用材料的關係而論,兩者應具有一致性、交融性。主旨是全部材料思想意義的集中概括和升華,材料必須注入並體現主旨的靈魂,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演講稿的結構、語言、表達方式等各個方麵,都要謀求與主旨的協調,有利於主旨的明確、清晰和突出。
適合於現場調控
魯迅的演講《文學與政治的歧途》有段精彩的插曲:
“北京有一派人罵新文學家,說:‘你們不應該拿社會上的窮人和人力車夫做材料。你們作詩作小說應該用才子佳人做材料,才算是美,才算是雅,你們為什麼不躲進象牙之塔?’但他們現在也都跑到南方來了,因為北京的象牙之塔已經倒塌,沒有人送飯給他們吃,不能不跑了……為人生的文學家,平時就很危險,到了革命的時候,死的死,流落的流落,因為他們的感覺比普通一般人敏捷,他們所看到的想到的,平常的人都不了然,他們的境遇往往是困苦的,所以能夠看見別的困苦。”
這段文字一方麵成功地表達了演講內容,另一方麵又顧及了現場調控。北京的“一派人”的話中有一句:“你們為什麼不躲進象牙之塔?”而引用過來自然就引起聽眾對演講者如何做答拭目以待,然而隻用一個“但”字轉到他們不“美”不“雅”地逃到南方混飯吃,以其行駁其言,俏皮機智,令人啞然失笑;接著又用為人生的文學家的艱難處境與之對比,含蓄地予以讚揚。如果說這是一個不露形跡的情緒熱點的話,那麼前麵的冷嘲就是有力的反襯式鋪墊和蓄勢。這段演講看似漫不經心,但對材料的選擇和組合,對先談什麼後談什麼以及怎樣說,都有精心的考慮,以求得更好地調控和駕馭聽眾。
寫作演講稿的運思階段就要顧及針對聽眾的現場調控。要適當地預設或埋伏一連串能夠觸發聽眾的想象、情感、意誌、經驗等的興奮點,以便張弛有度、擒縱自如地駕馭現場,調控聽眾,促使聽眾參與,更好地進行現場交流。在成稿過程中,要圍繞演講目的和內容,在開頭、過渡、展開、收束等各個環節上有意識地運用調控技巧。比如,在行文上,設置懸念以引人入勝,運用蓄勢的手法導向情緒的共鳴點,形成一個個激蕩人心的旋渦。還可以點綴一些精妙的小插曲,以調節心理、活躍氣氛,化隔膜為親密,化挑剔為欣賞。其實調控手段遠不止這些。
結構合理
演講稿結構的基本要求是協調和諧。“鳳頭”“豬肚”“豹尾”的形象化說法,原則上也適用於講稿的大結構。
演講稿結構的最大特色是簡潔明晰。演講稿不同於一般供閱讀的文章。一般文章讀者可以反複閱讀玩味,即使結構層次複雜一些,也可以經過分析而掌握。演講稿是口耳相傳的,而口述的信息稍縱即逝,容易與聽眾的聽覺、思維之間出現遊離脫節現象。如果演講結構複雜,頭緒紛繁,甚至思路紊亂,聽眾就難以理解演講內容。為了使演講收到最佳效果,應盡可能簡化演講結構,尤其是對長篇演講,更應該使結構簡明化。
1.把所要講述的思想、材料進行邏輯分類
對問題的劃分盡量明確,防止互相交叉和互相包容。這是使結構簡明化的根本方法。
2.注明大結構和大綱目的序列號
例如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或(一)(二)……
3.把綱目的要點用準確的標題語言醒目地呈現出來
要使演講稿的頭緒清楚,脈絡分明,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目錄。
4.在內容層次轉換過渡處,多用明轉法,少用暗轉法
即采用提示語、交代語、承上啟下語、前後照應語或小結語等,便於聽眾把握內容的梗概和輪廓。
演講稿的寫作還要講究邏輯。具體來說,要注意下麵幾點。
1.全文應該是合乎邏輯構成的總體
對演講稿總體上的邏輯要求是:概念要明確,判斷要恰當,推理論證要遵守邏輯規則和規律。通篇安排應具有內部的必然聯係。如果一篇演講稿在總體上雜亂無章,那就很難使聽眾信服,演講就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
2.注意層次間、段落間、句子間的聯係
要正確體現出並列、順承、分合、選擇、遞進、轉折、假設、條件、因果、目的、排除、推演等種種意念關係。在這些局部問題上也應該有嚴密的邏輯關係,做到無懈可擊。
3.要有充分的論證
以說理為主的演講稿要有充分的論證,特別是提出新穎獨特見解時,更要嚴密論證。人們不會輕易接受未經論證或論證不嚴密的觀點。
有一定的風格
演講稿的風格主要指的是演講的語言或文學風格。
演講稿的風格,應該盡可能符合聽眾了解的風格。但一般來說,演講者可能需要介紹幾個在日常說話中不常使用的詞語,而卻又是聽眾能夠接受的語彙,增強風格色彩。
但是這種情形應該維持在最低限度,而且如果某個詞語講出來顯得很奇怪,或者超過聽眾平常使用的範圍,演講者就應該提醒大家特別注意,並小心說明其意義。
有些時候,演講者可能會在演講中使用某些一般人常用的詞語,但這些詞語在演講中卻具有特殊的意義,這時候他就必須很慎重地向聽眾說明應該如何使用這些字,並且再三地提醒他們這些字在此處的用法,否則聽眾一定會感到很困惑。所以,最好避免使用技術性的詞語或藝術名詞,並少用帶有特殊意義的平常字眼,尤其是對一般聽眾演講時。
風格的另一規則,可以用兩句話來形容:第一,語句應該清楚明白;第二,語句應該不平凡也不艱澀。這兩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簡單。
入情入理,情理交融
在演講稿中,情、理至為重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是演講成功的基石。因此,在演講稿寫作中能否做到入情入理、情理交融,是決定演講成敗的關鍵。演講稿中的理,通常是反映客觀規律的真理,或是高尚人生哲學和倫理道德觀念,或是科學文化知識以及獲取知識的方法,或是有益於推動社會改革的工作經驗,等等。這些既是演講稿的精髓、靈魂和支柱,也是吸引聽眾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