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材料的原則
收集材料是演講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它是充實演講主題,充分證明論點的有力條件。收集材料不能盲目進行,要遵循定向、充分、真實、新鮮、典型、具體和感人的原則。
選擇真實的材料
所謂真實,就是指材料的客觀性,即所選材料是客觀世界確實存在的、符合曆史實際的。隻有真實的材料才最有說服力,才最有利於人們形成堅定的信念。任意臆造和虛構材料,勢必與事實發生撞擊,勢必被揭穿。為了保證材料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必須交代材料的出處,如引用事例必須講清是什麼人、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幹什麼事,為什麼以及怎麼樣。即恪守5個“W”和1個“H”——Who(什麼人),When(什麼時候),Where(什麼地方),What(什麼),Why(為什麼),How(怎樣)。這樣可增強真實感,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和影響力。同時要知人論事,既不誇大事件的意義和拔高人物思想,也不低估事件的價值和貶損人物品德。對於選做論據的書麵材料,要嚴格檢查、核對;要善於鑒別,去偽存真;切忌抄轉訛傳,張冠李戴,引起哄笑。
選擇典型的材料
選取的材料,既要求真實、新鮮,還要求典型。真實具有可信度,新鮮具有吸引力;而典型則由於其深刻揭示事物本質,具有代表性,有較強的說服力。演講的目的在於說服人、鼓動人。因而,要認真審慎地收集那些最能說明主旨、最具代表性的事實材料和事理材料,防止和避免材料的平淡化。
典型材料與一般材料是相比較而存在的。隻有在充分掌握許多材料的基礎上,才有比較餘地,才能分出高下。在與眾多材料進行比較時,要發現典型材料,關鍵在於演講者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思想認識水平。比如,為了說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人生觀的重要性,有人在眾多的材料中選取了一位女大學生自殺的材料。這位女大學生非常愛美,常為自己的單眼皮傷腦筋,後來自費做手術,不料手術無效,眼睛反而顯得更難看。她陷入了極度苦惱之中,無法解脫,竟一死了之。這種愚蠢的輕生行為竟然發生在一位正在受著高等教育的人身上,充分說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人生觀的必要性。
選擇充足的材料
材料要充足。演講要求大量地詳盡地收集和占有材料,既要縱向了解事物發生、發展的經過,又要橫向了解事物各方麵的聯係;不僅了解事物的正麵材料,而且還了解事物的反麵材料,以便多方位、多角度進行分析、比較,這樣可以避免認識上的主觀性和片麵性。材料越充分,思路就越開闊,論據就越充分,就越能正確有力地闡明觀點,產生令人信服的雄辯力量。特別是學術演講和法庭演講,更要求論據充足,旁征博引。材料不足,往往難以言之成理,很難達到預定的目標。
選擇具體的材料
具體,是相對抽象籠統而言的。有些材料雖然真實、新鮮、典型,但由於詳略處理不當,盡管講清楚了來龍去脈,也使人感到“不夠味”、“不解渴”。這恐怕就在於敘述太簡略籠統所致。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對於事例性的感性材料來說,往往是忽視了對重點材料的必要的渲染;從記敘的諸要素看,常常是對Why(為什麼)和How(怎樣)交代得不夠。如果把Why和How的內容進行較為詳細的闡述,做必要的渲染,就會顯得具體,給人留下明晰的印象。比如“他帶病堅持工作,最後累倒在車床旁”,給人的印象就較籠統。如果進一步把他為什麼帶病工作,如何做的,怎樣累倒的,累倒後又怎樣,當時的現場怎麼樣等做必要的交代和渲染,給人的印象就具體得多。
定向收集材料
收集材料要把準方向,防止盲目性和隨意性。生活千頭萬緒,書報浩如煙海,時間和精力不容我們有見必記,有聞必錄,這不僅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我們必須把準方向,有計劃、有針對性地收集。所謂把準方向就是圍繞論題進行,根據論題劃定的區域範圍,按計劃、有重點地工作。選擇的論題要大小適中,不宜太窄,也不宜過寬。太窄,往往會漏掉與之相關的材料,使用時沒有回旋餘地;太寬,往往難抓住主線和重點,造成內容蕪雜臃腫,削弱和衝淡主題。例如,做一次題為“崗位成才”的演講,不妨把收集目標集中在下列方麵:從名人先哲的著作中收集有關成才的論述及有關部分和整體關係的論述;從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圖書中收集有關成才理論和有關青年心理特點及其發展趨勢的論述;從曆史圖書中收集有關青年在工作中立誌成才的故事;從報刊和現實生活中收集,特別是收集本單位青年在本職崗位上所做貢獻的先進事例,等等。確定了這樣一個範圍和方向,收集材料就會順利得多。
選擇新鮮的材料
新穎別致,是就聽眾的感覺而言的。新奇感是促使人們注意的心理因素。演講者立論高妙,演講材料新鮮,就能較好地激起聽眾的新奇感,引起注意。這對深化主旨,充實內容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演講者“人雲亦雲”,重複使用別人用濫了的材料,就會令人感到乏味,甚至反感。因此,要盡力防止和避免材料的雷同。要產生新鮮感,一方麵要留心收集現實生活中新近發生的事情;另一方麵也要善於收集那些過去早已發生但並不為人所知的事例。此外,還要善於觀察分析,抓住現實中看似一般的材料,從中挖掘出新意來。這些當然不是信手可得的,而必須有耐心,有韌勁。魯迅先生在這方麵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他常借古諷今,十分生動,如《由中國女人的腳,推定中國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的演講,運用了大量曆史材料和現實材料,古今結合,使人感到異常新鮮、有趣。
選擇感人的材料
在演講活動中,要注意選取能提高聽眾興趣和打動聽眾感情的材料。在現實生活中,許多感人的事情都是看似違背常理,出人意料,不可思議,但又是在情理之中的。例如,有位演講者在演講時引用了一位老師上課老是請假跑廁所的事。這種事顯然違背常理,令人好笑。可是,當你知道這位老師身患膀胱癌,長期尿血,直到他被抬上病床,大家才發現他揣了一大摞病假條卻從不請假時,你會覺得看似違背常理的事情,其實卻在情理之中。演講者用這件事來表現這位老師的高風亮節,十分生動感人。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事例,關鍵在於要善於發現這種有違常理事例的特殊性。此外,演講要感人,講人們的奮鬥經曆,講與聽眾切身利益相關的事,容易達到目的。
總之,收集演講材料要力求做到定向、充分、真實、新鮮、典型、具體、感人。很多優秀的演說家在這方麵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美國著名的廢奴主義者,奴隸出身的弗·道格拉斯(1817~1895)於1846年5月在倫敦發表的一次演講的部分內容:
……這就是美國的奴隸製;沒有結婚的權利,沒有受教育的權利——福音的光輝透不進奴隸幽暗的心靈,法律禁止他讀書識字。如果一個母親教她的孩子認字,路易斯安那的法律就宣布她將受到絞刑。倘若一個父親想讓他的兒子識幾個字母,他立即會受到鞭笞,而在另一場合之下,法庭可以隨時把他處死。
奴隸主的殘忍是罄竹難書的。……饑餓、血腥的皮鞭、鎖鏈、口銜、拇指夾、貓抓背、九尾鞭、地牢、警犬,都被用來迫使奴隸安於他在美國為奴的處境。……(在美國)報上也時常刊登如下廣告,敘述有的逃奴頸上戴著鐵圈,腳上拴著鐵鏈;有的渾身鞭痕;有的帶著火紅烙鐵燒成的燙傷——他們的主人把自己的名字的開頭字母燙進他們的皮肉裏。……不久前發生過這樣一樁事。一個女奴和一個男奴在缺乏任何法律保護作為夫妻的條件下結合在一起。他們的同居得到了他們主人的同意,而不是由於有權利這樣做,他們成立了一個家。主人發現,為了他的利益起見最好把他們賣掉。但他根本不詢問他們對這件事的願望;他們是不予以考慮的。在拍板聲中一男一女被帶到拍賣台旁。喊聲響了:“瞧啊,誰出價?”想一想,是一對夫婦在待價而沽呀!女的被領上拍賣台,她的四肢照例是野蠻地展現在買主們麵前的,他們可以像相馬一般地任意察看她。丈夫無能為力地站在那裏,他對自己的妻子毫無權利;處置權是屬於主人的。她被賣掉了。他接著被帶到拍賣台上。他的雙眼緊盯著走遠的妻子;他以懇切的目光望著購買他妻子的那個人,乞求把他一起買去,但是他終於被別人買去了。他就要同他相親相愛的女人永別,無論他說什麼話,無論他做什麼事,都不能使他免於這次分離了。他懇求他的新主人允許他去跟他妻子告別,但沒有獲準。在極度痛楚下,他掙紮著從新買他的主人那裏衝向前去,打算同他的妻子話別;但是他被擋住了,並且當頭挨了狠狠的一鞭,他馬上被抓了起來。他太傷心了,所以當命令他出發時,他像死人一般倒在主人的腳邊……
這篇演講,淋漓盡致地揭露了美國奴隸製度的罪惡,真是催人淚下!這與演講者精當選材有密切的關係。
有計劃地查閱和研究相關資料
隻有收集到大量的資料,演講者才真正具有站在公眾麵前的勇氣。演講是向聽眾傳達信息,如果你不能滿足聽眾的需要,不能提供足夠多的信息,那麼你的演講一定不是好演講。根據演講查閱相關資料、找他人求教都是很好的辦法。
根據演講題目查閱相關資料
好好規劃一下資料的查找工作,使你能夠在指定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結果。這一點要求你在匆匆忙忙地開始查找之前必須認真考慮自己的演講題目和場合。你有多少時間?就你演講的性質而言必須查閱哪些事實?哪些題目要調查?你查閱資料的目的是什麼?
一、從演講題目入手
先從了解“總體情況”入手。你不應該先入為主地在一個方麵的資料上花費大量時間,這樣做也許會遺漏與演講題目相關的其他重要方麵。隨著研究的深入,你會得到更加具體、更加確鑿的材料,你知道哪些內容可以置之不理,但是如果其他方麵的有關內容突然冒出,根據已經掌握的知識你完全能夠把握這些提示,並順藤摸瓜進一步深入下去。
演講者在查閱資料之前的準備或探索性研究是由一係列活動所構成的。麵對一個知之甚少的題目,在分析題目之前,你必須先在某個地方查閱一些概括性的知識。即使你對演講題目很熟悉,你也得在準備查找資料之前在腦海裏理清自己的思路。
二、規定完成時間
根據你可以支配的準備時間和演講題目的不同,你要進行的查閱工作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建議你為你的準備工作製定一份可行的時間表。如果演講前一天才接到通知,你不可能詳盡地查閱所有相關文獻,但是可以從如百科全書之類的書中查找比較概括性的資料。如果時間較為充裕,你的準備活動就可以更加深入,先從概括性的書籍當中收集線索,用它們作為指導再尋找其他更加細致、更加具體的資料。
跳讀是從頭開始查找資料時最有用的技巧之一。在從圖書館查閱書籍(或為此購買圖書)之前,先迅速瀏覽一遍書目。因為你沒有時間把所有的書都看完,一定要掌握最重要的方法和理論。要掌握要領,先要查看書籍目錄,跳過第一章和最後一章,或者閱讀某一章或一篇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後一段。記下書中頻繁引用的重要學者和公眾人物的姓名。留意反複出現的概念和研究項目。不要認為自己必須一字不落地把整個句子讀完。
開始瀏覽時,翻找一些綜述或有關該問題現狀的文章和書籍。這些文章和書籍概括指出該問題目前的思潮,追溯該問題來龍去脈的文章段落也非常有用。這些文章和書籍往往很容易從題目中加以識別。
跳過一些資料,閱讀一些概括性的書籍可以使你對自己的題目有大致的把握。然後你就可以進一步縮小範圍,把查閱內容集中到某些問題上。
三、帶著分析性問題查閱資料
當你已經完成背景資料的查閱,還沒有開始主要的研究活動之前,要回頭分析自己的演講題目。想一想你是否要把題目縮小為某個問題,調整自己的演講目的,或者修改主題句的遣詞造句使之適應演講場合。
四、熟悉相關的專業用語
為新題目查找資料就像學習一門新的語言一樣。隨著你逐步展開對題目的研究,你就能夠列出這個過程中所出現的關鍵詞。比如,在研究職業女性時,你會發現自己必須搞清楚“機會均等”“果斷行動”和“相對價值”等之間的區別。你會注意到如“玻璃天花板”“女強人綜合征”和“粉領工人”等都是關鍵性的名詞,在談論你所麵對的問題時這些詞已被廣泛采用。熟悉與演講題目有關的語言隨著研究的展開而變得不可或缺,因為你在瀏覽文獻時要查找這些關鍵詞。
當然,如果你熟悉的人群中有人對你要演講的項目非常了解,那麼請教他們就再好不過了。
直接向他人請教
直接向他人請教相關問題是非常便捷的一個方法。如果沒有特別合適的人選,你也可以請教一下周圍的人對你要演講的題目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