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講中,也要靠記憶力,才能將演講稿的主要材料、觀點、事例等牢記於心。這樣講起來才能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敏銳的觀察力
敏銳的觀察力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首先,準備演講時,有了敏銳觀察力,就能從普普通通的生活中獲取大量素材,通過分析和判斷,從中發現生活的本質和社會的主流;
其次,在演講中,有了敏銳觀察力,可以了解聽眾的表情、心理及場上的氣氛變化,及時調整演講的內容、方式、節奏;
再次,在演講後,有了敏銳的觀察力,可以從周圍的反映中綜合分析自己演講的成敗得失,以使自己的演講臻於成熟。
完整的分析、推理能力
分析能力是一種善於從類同的事物中發現不同,或從不同中看到相同的能力。它是一種聯想力,是為推理提供素材的。在演講尤其是即興演講過程中,分析能力的運作是高頻率的。分析能力的展現往往是演講者愛用許多比喻來說明問題。因此,平時可加強用生動形象的比喻來描述事物、表達觀點方麵的訓練。
觀察機能的作用,是知覺物體的存在;推理機能的作用是探索變化的原因以及推斷未來的結果。好推理的人一般都有善於提出問題的特點,遇事總是問個“為什麼”。可以說,推理貫穿於演講醞釀的全過程。從為什麼要講,講什麼,到如何講都需要表達者有良好的推理能力,至於內在的表達思路就更顯重要了。
演講者應具備的心理素質
由於演講是一種特殊性和複雜性相當高的活動,演講者一般都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負擔,當然有時很容易出現心理失衡的現象。這就要求演講者平時加強心理訓練,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既熱情果斷,又鎮定自若,而且還能侃侃而談。一般地說,成功的演講者一般應具有充足的自信心,較強的自製力和追求成功的強烈欲望。
自信心
所謂有自信,就是對現實目標、圓滿完成任務抱有成功的把握;否則,就是沒有自信或信心不足。
自信心與成功欲密切相關。強烈的成功欲是人們實踐活動的內驅力,是促進事業成功的主觀因素。對演講者來說,它的主要作用是觸發心理動機,使演講者對現實演講目標高度關切。然而,希望成功並非自信成功。自信則表現為對實現目標的理性推斷,它是通過對客觀情況和自我能力統一比較衡量後產生的,是對自我素質和能力的信任。演講者充分的自信表現為對實現演講目標持肯定性推斷,堅信演講成功。成功欲和自信心都是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勢的重要因素,是演講者重要的心理支柱。
自信可以發揮意誌的調節作用,堅定意誌;可以促使智力呈現開放狀態,更有效地發揮演講者的創造性。演講者堅信演講能獲得成功,在良好的心理定勢作用下,能以滿腔熱情對付演講現場可能出現的各種複雜情況,並且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砥礪意誌,克服障礙。自信心強,很少有心理負擔,精力充沛,思維活躍,易於觸發創造性思維,左右逢源,能隨機應變和臨場發揮。自信心強,對自己的力量、氣質、風度和技能能恰當地控製。相反,缺乏自信心的人,意誌薄弱,時時產生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越怕失敗,越怕人取笑,就越加分心,越加憂心忡忡,無形中束縛實際能力的發揮,導致演講失去光彩。
演講者要有意識地培養和樹立堅強的自信心。自信心應建立在對自我素質和能力的正確認識上,建立在對演講基本規律的嫻熟掌握上,建立在對演講內容的深刻理解上。隻有在對主觀條件和客觀情況進行辯證分析,知己知彼,了如指掌的基礎上產生的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否則,就是不切實際的盲目自信。盲目自信是一種非理性的預測和判斷,它所產生的支持力是短暫的,經不起實踐的檢驗。
自製力
所謂自製,就是根據需要,對自我情緒和情感進行調節和控製。這種自控能力,既是演講者重要的心理能力,也是演講者意誌力的表現。
演講活動情況複雜,很多因素能引起演講者的情緒波動和情感激動,或歡愉,或興奮,或恐懼,或憂慮。演講者的各種情緒波動和情感激動對演講產生不同的影響,有的積極有益,有的消極有害。
一般來說,責任心、使命感、成功欲以及自信和歡愉是推動演講順利發展的積極因素;而憂慮、恐懼、自卑、頹唐等情緒則是阻礙演講成功的消極因素。隻有有較強的自製力,才能對這些有利和不利因素進行質的鑒別和量的控製。
演講者要善於分辨掌握,該激發的充分激發,該排斥的努力排斥,該調節的適當調節,始終保持自己的情緒與演講時空環境和諧協調;不能無節製地聽任感情的驅使,也不能任憑自我情緒的放縱;要主動地理智地根據實現演講目的的需要,抑製消極情緒和衝動行為,正確地支配自己的語言和舉止。隻有這樣,才能成功地駕馭演講進程,在受挫折時,不致泄氣和意誌崩潰;在順利時保持頭腦清醒,不失常態。否則,就會阻礙演講的順利進行。
演講者要有效地運用和發揮自製力的作用,必須堅定目標指向。目標專注,能凝神集思。當情緒過分激動時,立即以實現演講目標的堅強信心激勵自己,排除自我情緒中消極因素的幹擾。演講者要提高和強化自己的自製力,必須吃透演講內容,掌握演講規律。成竹在胸,就不會亂章失控,就能應對自如。演講者要進行恰當的自我克服和調節,還必須保持頭腦清醒。冷靜能幫助人保持智慧,再生智慧。快速、準確的判斷和分析,隻有在沉穩冷靜的情況下才能做出。
自信心和自製力關係十分密切,它們同是演講者應有的良好的心理品質。自信心強可以堅定演講者的意誌,而自製力的強弱正是由意誌力的強弱所決定的。所以,演講者應不斷培養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製力。
心理定勢與成功欲
演講者置身於演講環境時的心理準備,就是演講行為的心理定勢。心理定勢使人以比較固定的方式去進行認知或做出行為反應。當環境不變時,人們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當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就會妨礙人們采取新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因此,演講者在演講時,首先形成一種與時空環境相適應的心理定勢是非常必要的。
有一定文化知識的人,當心理狀態達到最佳程度時,就會思維開闊,思想敏捷,精力集中,記憶清晰,感情豐富,動作協調。心理狀態達到最佳狀態,情緒隨之高漲,有利於增強自信心,驅逐恐懼感;有利於集中注意力,排除雜念;有利於驅除緊張感、榮辱感、孤獨感、畏怯感、煩惱感等影響演講的特殊心理,使演講者演說時不致瞻前顧後,放不開嗓門,擺不開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