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演講的概念(1 / 3)

演講的含義和特征

什麼是演講?“講”很好理解,可是何謂演呢?演講和其他形式的口語有什麼不同?它有哪些特征呢?了解演講的含義和特征是成為一個出色演講者的重要條件,也是學習演講技能的基礎。

演講的含義

演講又叫講演、演說。“演講”這一概念,最早見於《荷馬史詩》。相傳雙目失明的行吟詩人荷馬,常年雲遊各地,演講關於特洛伊戰爭的英雄事跡。在我國,“演說”一詞較早出現在《北史·熊安生傳》中:公正(尹公正)於是有所疑,安生皆為一一演說,鹹究其根本。可見“演說”是因疑作答,尋根問底,明辨是非,以期達到釋疑解惑的目的。

顯然,演講是一種言語表現,但並非所有言語表現都是演講。人們的自言自語、感歎唏噓不是演講;日常的寒暄聊天、一般性的個別交談,也不是演講。望文生義,簡單地把演講解釋為“表演+講話”,也未免失之偏頗。

所謂演講,是指演講者在特定的場合中(時間、空間和情境),麵向聽眾,憑借自己的口才,運用有聲語言和態勢語言的藝術手段,闡明道理、抒發感情、發表個人見解,從而使聽眾受到感召的一種現實的社會語言交流活動。

一、演講的具體含義

①演講是一種實踐語言,演講中的講話不同於書麵語言,它具有口頭語言的特點。

②演講是麵對聽眾的講話,在演講現場,演講者與聽眾的信息交流和感情互動形成了特定的時空情境。

③演講是演講者以發表見解、闡明道理的講話形式,來體現演講的主題和目的。

④演講具有一定的表演成分,演講者在演講過程中,要借助相應的藝術手段增強演講的感染力。但它又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表演,主要是演繹和闡釋,更不是朗誦。

二、演講必須具備的條件

演講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①演講者;

②聽眾;

③語言(溝通演講者和聽眾);

④同一時空(演講者和聽眾同處的時間、環境)。

上述四個條件缺一不可,離開其中任何一個條件,都不能說是構成了演講活動。

三、演講的主要表達手段

演講的主要表達手段包括態勢語言、有聲語言和主體形象。

1.態勢語言(演)

態勢語言是指演講者的姿態動作、手勢眼神以及表情等表演活動。態勢語言通過形體動作輔助有聲語言運載演講者的思想和感情,直接訴諸聽眾的視覺器官。它要求準確到位、自然協調、個性鮮明。它可以加強有聲語言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彌補有聲語言的不足。

2.有聲語言(講)

有聲語言是演講活動最主要的表達手段,由聲音和語言兩個要素構成。有聲語言通過聲音運載演講者的思想和情感,直接訴諸聽眾的聽覺器官,是聽眾在聽覺方麵直接接受的信息和欣賞的對象。它要求吐字準確清晰,聲音圓潤清亮,其語調應具有節奏性,語氣富有感情色彩。

3.主體形象

主體形象是指演講者的容貌體形、衣冠服飾,以及舉止神態等方麵。主體形象的好與差、美與醜,直接影響聽眾在視覺方麵的欣賞感受和演講者思想感情的表達。它要求演講者在符合演講思想感情的前提下,注意服飾樸素得體,舉止神態優雅,風度瀟灑大方,給聽眾一個視覺美的外部形象。

四、演講以講為主,以演為輔

演講具有空間藝術的某些特點,是聽眾視覺的接受對象和欣賞對象。作為一名出色的演講者,在演講中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有聲語言和態勢語言,直接向聽眾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影響聽眾的聽覺器官和視覺器官,在聽眾心裏產生一種整體的美感,使聽眾在聽演講中得到啟示,產生應有的效應。

必須指出,演講如果隻有“講”沒有“演”,隻能作用於聽眾的聽覺器官而不能作用於聽眾的視覺器官,就會缺少動人的主體形象和表演活動,這很難吸引聽眾的興趣;如果隻有“演”而沒有“講”,則隻能作用於聽眾的視覺器官而不能作用於聽眾的聽覺器官,就如同觀看啞劇,令聽眾難以理解。所以,在演講中,“講”與“演”二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但是,“演”與“講”的和諧必須是以“講”為主,以“演”為輔,“演”必須建立在“講”的基礎上,服從於“講”,為“講”服務。否則,整個演講便會黯然無光,令演講失去了真正的意義和目的。

但是,在演講實踐活動中,並不是說“演”與“講”要各占一半。演講中應是以“講”為主,配合“演”為輔,互相交織、互相滲透、互相促進。在這裏,“講”起主導作用,是決定因素;而“演”則必須建立在“講”的基礎上輔助為之,否則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此,隻有既“講”且“演”,以“講”為主,以“演”為輔,既有聽覺的又有視覺的,兼有時間性和空間性藝術特點的綜合的現實活動,才是演講的本質表現,這是演講區別於其他口語表達形式的關鍵所在。

演講的特征

演講是一種特定時空環境中的說話形式,它不同於一般的說話,具有其特殊性。演講語言講求藝術性,而與其他說話形式和有關藝術門類相比,演講又具有以下特征:

一、現實性

演講是一種現實活動。演講的現實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麵:

1.從“講”的方麵看

拿演講和藝術做比較:

①演講,選取的題目大都是社會現實問題;藝術,卻不受此限製。

②演講,選用的材料大都是真實的,而不是虛構的;藝術,卻允許虛構(追求藝術真實)。

③演講,傳遞信息主要依靠的是概念、判斷、推理,而不是主要依靠形象;藝術,卻主要依靠形象。

2.從“演”的方麵看

拿演講和戲劇做比較:總的來說,演講者在現實生活中是他自己,走上講台後仍然是他自己;而演員在現實生活中是他自己,入戲後卻不是他自己(是他所扮演的角色)。具體地說:

①外貌:演講者可以以“本來麵貌”出現在講台上,而演員入戲後必須根據他所扮演角色的需要進行化妝。

②服裝:演講者在演講時可以按自己的意願著裝,而演員入戲後穿什麼衣服卻不能隨心所欲。

③語言:演講者在演講時可以暢所欲言,而演員入戲後卻不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二、藝術性

前麵,我們說演講具有現實性,此處,我們又說演講具有藝術性。這不是自相矛盾嗎?不是。完整的表述應該是這樣的:演講是一種具有藝術性的現實活動。簡單地說就是七個字:演講是一門藝術。演講的藝術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

1.演講的許多環節都需要“藝術處理”

例如選題、開場、布局、語言運用、手勢運用、有聲語言、發生主觀之變或客觀之變等,這些問題處理得好,體現了藝術性,就會吸引聽眾,就會引起聽眾的反響,演講就會走向成功;相反,這些問題處理得不好,無藝術性可言,演講就會以失敗而告終。

2.演講具有有關藝術門類的特點和因素

例如從演講者的活動空間看,演講與戲劇有相同之處;從演講者的語言運用看,演講與曲藝有相同之處;從演講者的手勢運用看,演講與雕塑又有相同之處等。

三、綜合性

演講是一種綜合的說話形式。演講的綜合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麵。

①寫和說的綜合。

②講和演的綜合。

③演講者各種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綜合。

④各種表達手法、技巧的綜合。

⑤演講者和聽眾思想、情感的融合。

四、直觀性

演講是一種演講者和聽眾麵對麵的信息交流形式。在演講過程中,台上的演講者以“孤家寡人”姿態,麵對台下聽眾的“眾目睽睽”。一方麵,台上演講者的觀點主張、舉手投足,向台下的聽眾“暴露無遺”;另一方麵,台下聽眾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又讓台上的演講者“盡收眼底”,這就是演講的直觀性。

五、鼓動性

許多演講,其目的都是為了讓聽眾接受它的觀點主張,並付諸行動。因此,鼓動性便成了演講的一個重要特征。似乎可以這樣說:沒有鼓動性的演講,便不是真正的演講。演講的鼓動性,在演講的結尾表現得尤為突出。

六、實用性

演講是一門科學,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工具。演講這種工具,非常實用。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說演講實用,是因為人們離不開它

大家知道,人有兩大基本能力:一個是說的能力,另一個是寫的能力。演講是說的能力之一,是人的兩大基本能力之一。人們無論從事什麼職業,演講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2.說演講實用,是因為它好用,用起來方便

演講,無需攜帶什麼設備、物品,隻要有頭腦、有三寸不爛之舌即可,如果需要,張嘴就來。

一個事業成功的人士必定是一位演講高手。一個能隨時出色演講的人也必定會有一個成功的人生。

演講的類型

在演講活動中,演講者的身份各不相同,演講的目的多種多樣,演講的內容包羅萬象,演講的方式各有特點,演講的場地千差萬別,演講的聽眾形形色色,致使演講活動種類繁多,異彩紛呈。弄清楚演講的類型有助於學習者把握各類演講的性質、要求和規範,是成為出色演講家的重要條件。

按功能劃分的演講類型

按照功能劃分,演講包括使人知曉的演講、使人信服的演講、使人激動的演講、使人愉悅的演講四大類。

一、使人知曉的演講

使人知曉的演講,也叫信息類演講或知性演講。這類演講大體包括:傳知授業的課堂講學、科學文化或工作經驗交流、人物事跡和工作報告、展館講解、論文答辯等。在各類演講中,它屬於基礎類演講。也就是說,不僅其他類型的演講都有它的影子,而且都可以說是它的發展形式。

知性演講的主要目的在於給人以知識、經驗、信息,使人通曉事理,因此,該類演講是最注重內容的演講,也是敘事性較強的一種演講。通常情況下,做這類演講事先須做充分準備,提供的內容應該充實飽滿。一旦準備好,演講詞一般不會有太大的內容變動。聽眾來聽這類演講的求知目的一般比較明確,心理意願較為單純,自我約束力強。隻要演講一開始就讓聽眾對要提供的信息感興趣,並令聽眾真正感到開智,得到一種智欲的滿足,演講就能圓滿成功。

知性演講要求演講者所述內容翔實,用語通俗、樸實、簡潔、準確達意。在演講過程中,如能做到深入淺出,論述層次分明,思想結構嚴謹,邏輯性強,效果將更佳。這類演講可以輔以各種手段來加強直觀效果,如板書、掛圖、實物、幻燈、錄音、錄像、投影、多媒體之類。無特殊情況,講者取站姿為佳。由於演講方式屬敘述式,演講語速應適中,語調無需有太大的變化,講中可穿插趣味性的內容,製造點輕鬆愉快的氣氛。高水平的知性演講是那種將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融為一體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