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醫藥科技大事記(1 / 2)

1988年,中國徐利禮等獲得異體試管嬰兒;中國第一例試管嬰兒鄭萌珠在北醫三院出生,女嬰出生時體重3900克,身長52厘米。

1989年,中國範必勤研製出試管奶牛;由總後衛生部組織的全國大規模腦血管流行病學實地調查取得重大成果,繪製出《中華人民共和國腦血管發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分布地圖集》。

1990年,“生命登月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啟動,該計劃長達13年,有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參與,計劃研究2萬~2.5萬個人類基因的功能並測序。

1991年,我國首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由雲南曲靖醫院荀祖武醫生施行並獲得成功。

1992年,甲肝減毒活疫苗研製成功並投產;我國艾滋病研究獲可喜進展,首次在國際上發現艾滋病病毒包涵體,首次從Ⅶ因子製劑中分離出艾滋病病毒,中草藥治療艾滋病取得可喜苗頭;我國首例宮腔配子移植嬰兒誕生,首例贈卵試管嬰兒誕生;上海中山醫院運用胃腸外營養創造奇跡:無小腸孕婦成功分娩。

1993年,我國人類基因組研究啟動;世界首例雙下肢再植術在滬獲成功;黃士昂發現人類骨髓共同幹細胞;國際首例腹腔鏡下肝癌切除術在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獲成功。

1994年,我國人類基因組獲五大進展;我國首例人體異體小腸移植術成功;我國人工合成麝香。

1995年,我國藥植、藥化和臨床工作者12年合力攻關,抗癌特效藥紫杉醇研製成功;首都醫學科研人員協力攻關,山東姑娘楊小霞“怪病”之謎揭開,實驗室研究證實,楊曉霞患的是多種細菌協同性壞疽病。

1996年,浙江醫科大學腫瘤所經過5年潛心研究,首次發現兩個新大腸癌相關基因,為從分子水平深入研究大腸癌發生及其癌變過程提供了新資料;國內開展異基因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白血病取得了重要進展;北醫大微生物係和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協作,從分子生物學水平上證實我國存在庚肝病毒C型感染。

1997年,三種流行性出血熱滅活疫苗研製成功,保護率達94%以上;我國人類基因組研究成果豐碩,漢族及幾個少數民族的733個永生細胞係建立;首次克隆出典型遺傳病基因;我國微侵襲立體定向技術跨上新台階,醫用機器人走上手術台;世界首台旋轉式伽馬刀在我國研製成功,並獲準進入國際市場,從而實現我國大型醫療器械設備參與國際競爭的目標。

1998年,我國疾病相關基因的發現及轉基因動物技術獲重大突破;我國艾滋病流行病學調查取得大量科研數據——查明傳入源,理出傳播鏈,繪製出分布圖;我國發現第七種肝炎病毒並完成其全基因克隆和序列測定。

1988年,中國徐利禮等獲得異體試管嬰兒;中國第一例試管嬰兒鄭萌珠在北醫三院出生,女嬰出生時體重3900克,身長52厘米。

1989年,中國範必勤研製出試管奶牛;由總後衛生部組織的全國大規模腦血管流行病學實地調查取得重大成果,繪製出《中華人民共和國腦血管發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分布地圖集》。

1990年,“生命登月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啟動,該計劃長達13年,有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參與,計劃研究2萬~2.5萬個人類基因的功能並測序。

1991年,我國首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由雲南曲靖醫院荀祖武醫生施行並獲得成功。

1992年,甲肝減毒活疫苗研製成功並投產;我國艾滋病研究獲可喜進展,首次在國際上發現艾滋病病毒包涵體,首次從Ⅶ因子製劑中分離出艾滋病病毒,中草藥治療艾滋病取得可喜苗頭;我國首例宮腔配子移植嬰兒誕生,首例贈卵試管嬰兒誕生;上海中山醫院運用胃腸外營養創造奇跡:無小腸孕婦成功分娩。

1993年,我國人類基因組研究啟動;世界首例雙下肢再植術在滬獲成功;黃士昂發現人類骨髓共同幹細胞;國際首例腹腔鏡下肝癌切除術在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獲成功。

1994年,我國人類基因組獲五大進展;我國首例人體異體小腸移植術成功;我國人工合成麝香。

1995年,我國藥植、藥化和臨床工作者12年合力攻關,抗癌特效藥紫杉醇研製成功;首都醫學科研人員協力攻關,山東姑娘楊小霞“怪病”之謎揭開,實驗室研究證實,楊曉霞患的是多種細菌協同性壞疽病。

1996年,浙江醫科大學腫瘤所經過5年潛心研究,首次發現兩個新大腸癌相關基因,為從分子水平深入研究大腸癌發生及其癌變過程提供了新資料;國內開展異基因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白血病取得了重要進展;北醫大微生物係和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協作,從分子生物學水平上證實我國存在庚肝病毒C型感染。

1997年,三種流行性出血熱滅活疫苗研製成功,保護率達94%以上;我國人類基因組研究成果豐碩,漢族及幾個少數民族的733個永生細胞係建立;首次克隆出典型遺傳病基因;我國微侵襲立體定向技術跨上新台階,醫用機器人走上手術台;世界首台旋轉式伽馬刀在我國研製成功,並獲準進入國際市場,從而實現我國大型醫療器械設備參與國際競爭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