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史海鉤沉西醫來華最初的尷尬(1 / 1)

說到最早,西醫至少在明朝已通過一些西方天主教傳教士傳到我國。由於這些傳教士在中國接觸的範圍也很有限,所以當時的西醫在我國影響並不大,主要的原因是當時西醫還不具備現代醫學的特征。西醫學大規模地傳入我國,是在19世紀中葉,特別是鴉片戰爭以後。這時的西醫學本身已經曆了重大的發展和變化,它已成為奠基在近代自然科學技術基礎上的一門綜合性科學,以科學實驗和分析為主,這都為其大麵積傳播做好了技術上的準備。

但在最初,西方醫學的實踐曾經在中國民眾中引起過很大的反感,國人是抱著抵製的心理的。例如西醫中極為平常的人體解剖,被中國民眾認為是不必要的和幾乎不能接受的。中國人能夠接受的觀念是:一個有行醫資格的醫生僅靠查驗患者的脈搏就能診斷出病情;或者當患者在一個小型的象牙人體模型上指出不舒服的部位後,醫生就能確定其病因。另外,外科手術也沒有被接受,民眾相信一個人若是在一生中截肢或殘廢,會將這種不幸帶入陰間。民眾對西醫的懷疑導致了各種錯誤謠言甚至糾紛的發生。

在初期西醫遭遇抵製的時期,傳教士通過免費等手段,首先在貧民中打開缺口,逐漸消除人們的戒心。相對於古老而見效緩慢的中醫,手術的神奇和西藥的速效,逐漸使人們的心理防線消退,並且開始向西醫靠攏。曆史證實,人心的向背往往會成為事情成敗的關鍵因素,於是,西醫在我國的發展便水到渠成,並且後來者居上,勢頭和規模逐漸超過了傳統的中醫(當然,這其中的原因除了西醫固有的優勢外,國民政府對中醫的人為扼殺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此話題暫按下不表)。西醫因為其醫療效果明顯,在中國社會上廣泛傳播,並很快在中國站住了腳。這時,西醫在臨床方麵最主要的陣地是外科以及與外科相關的眼科、婦產科等。那些精明的傳教醫生看準了中醫在這方麵的弱點而充分發揮其長處。於是,人們對西醫從反感、抵製,到逐漸接納。其實任何新鮮事物出現在人們麵前時,人們大多懷有戒心,用驚奇的眼光遠遠地觀察著,慢慢地,當發現沒有什麼危險之後,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便逐漸地靠近,伸手輕輕試探、觸摸、把玩不停,最後開始喜歡、欲罷不能。

反觀我們現在屢受詬病的醫患關係,似乎又回到了西醫最初來華的尷尬階段,隻是當時人們懷疑和擔心的是西醫的技術與效果,而現在懷疑和擔心的更多是“手術刀”的鋒利程度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