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陵終結篇 第三百五十三章:金頂佛燈照大千(三)(1 / 3)

皇陵終結篇 第三百五十三章:金頂佛燈照大千(三)

來了,終於來了。到最後,摩訶葉也終於開口問出這句話了。可是出乎意料之外地,事到臨頭,楊昭的心情反而要比自己預想中更加鎮定和輕鬆。畢竟長痛不如短痛,即使眼下其實並非最合適的時間與地點,可是能夠盡早把問題解決,始終也算得上好事一件。頃刻之間,他長長透了口氣,隨即不假思索地凝聲道:“命在我手,路由我走。這輩子究竟要選擇一條怎樣的道路,決定在我,而不在於其他任何人。釋法神僧雖為有道大德,但他畢竟死去幾百年了。往事可追,未來卻不可測。我隻知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楊昭這番說話,字字句句,皆由肺腑而發,當中更無半絲猶豫。摩訶葉身懷“他心通”,靈覺敏銳得驚人,雖不能以此就憑空揣測得到別人的心底想法,可是若要分辨出他人的說話究竟是真心抑或假意,卻也易如反掌。然而,極樂宗主聞言之後,卻仍隻嘿聲輕哼,並無太多其他表示。他沉聲又問道:“極樂正宗本為天竺婆羅門教餘脈,難道你就當真半點也不介意麼?”

“即使佛祖釋迦牟尼自己,當年也是同樣出身自婆羅門教。何況時移勢易,今日極樂正宗的作風與宗旨,也已經和天竺婆羅門教大不相同。而且……”楊昭目光在四大/法器之上一掃,搖頭道:“法器是由佛祖所造,若然與佛無緣而強行修煉,摩訶吠陀祖師的結局,就是前車之鑒。”

摩訶吠陀是極樂正宗的第三代宗主,也正是他首先參悟出“自斷六識,如來破極”之法。但就在他修成如來神掌第一式“佛光初現”的同時,體內佛力與本身真氣之間竟突然產生強烈排斥,終於爆體而亡,隻落得個死無全屍的下場。若論聰明才智,摩訶吠陀未必就在摩訶葉之下。論意誌堅毅,則他既然能捱得過“如來破極”這一關,足見亦是心誌如鋼,百折不撓之輩。但到最後,他始終也以失敗收場。相反,選擇走上相同道路的摩訶葉卻不但能夠成功,更可繼續深造其他幾式神掌,個中原因所在,實在耐人尋味。

摩訶葉輕聲低哼,對此不置可否。兩師徒默然相對,彼此也不說話。直過去好半晌,極樂宗主才終於緩緩道:“婆羅門教在天竺,向來是特權階級,位居四大種姓之首。假若有朝一日,為師要將種姓製度移植於中土,更引進天竺貴族遷居大隋,你意下如何?”

楊昭心中凜然,凝聲道:“種姓製度人為劃分貴賤,不以才幹論人,惟以血統為尚。上位者天生即可永遠安享富貴,則必然墮向驕奢淫/逸,隻懂一味殘民以逞。而下位者若永無出頭之望,也隻能變得麻木絕望,如此,又與行屍走肉何異?當年佛祖雖然出身婆羅門,可是卻創立佛教,宣講眾生平等,正是因為看清楚了這個道理。所謂流水不腐,要想國家民族能永遠保持活力,則種姓製度萬不可行。更何況,我中華自陳勝吳廣以來,便深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故此漢高祖劉邦雖然隻是一介流氓出身,卻也能登位九五而為天子,創大漢四百年天下,其國勢之強盛,享祚之長久,至今仍無別國可及。所以師尊此舉,非但為致亂之由,更是自取滅亡之道,徒兒萬萬不敢苟同。”

摩訶葉雙眸之內異芒閃爍,緩緩道:“假如我一意孤行,非要這樣做不可呢?”

楊昭心下急顫。他緊咬牙關,默然半晌,終於向後退開三步,一字一頓地道:“假如師尊硬要一意孤行,勢必激起天下百姓群情洶湧。神州大地,勢必從此處處烽煙,甚至血流漂櫓,死人盈野。我身為大隋皇室後裔,無論如何也不能容許這種事情發生。師恩雖深重,但江山社稷,百姓利益更重。那麼即使迫不得已,徒弟也好隻好……得罪了。”

“你想要動武?”摩訶葉嘴角處再現笑意,詰道:“你覺得自己有幾成把握,可以將本座收拾?”

“連一成把握也沒有。”楊昭亦不諱言,坦誠肅顏道:“可是‘自反而縮,雖千萬人而吾往矣’。身為弟子者,我更有責任阻止師尊作孽犯錯。無論結果如何也罷,徒弟都必定會盡全力去拚這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