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大婚之前(2 / 2)

卻說盛隆後宮共分十二宮,東六宮分別是瑞微宮、瑞安宮、春暉宮、彰輝宮、易安宮、鼎獻宮,西六宮分別是景熹宮、清熹宮、甘泉宮、德逸宮、屏黎宮、定昭宮。

這其中,隻有東西宮裏排在最前頭的瑞微宮和景熹宮是曆任皇後居所,尋常妃子均不可住入,包括偏殿和後殿。而其它十座宮殿,則是隨皇帝心意而任意指派。

環貴妃所居住的瑞安宮,原是前朝有名的“寵妃宮”,其中亭台擺設等一向隻比瑞微宮與景熹宮稍差一等,甚至其鮮花綠樹之景比之兩座皇後宮中的莊嚴肅穆,倒還讓人覺得舒服鬆快些。

更遑論,如今環貴妃正手握鳳印,代掌皇後之職。

若非開國之時祖皇帝因感念已逝元妻的襄助,曾定下過“妾不可為妻、庶次嫡三等”的話,隻怕此時環貴妃已是繼後。

今上是個念舊的人。

當年爭儲何其艱難,先皇卻是個色令智昏的,滿眼隻有後宮中他一個個的“心尖尖”和她們的兒女,使得那時已是太子、空有身份而無皇寵的今上,硬生生給立成了一個毫無防護的活靶子。

且那些人在外頭對付他不算,竟還一個勁兒往他後院裏塞人,甚至就連他當時的太子妃,也是一個他敵對家族出的女兒。

拋開這個不說,太子妃也隻是一個中流家族的嫡次女,才學品行通通平庸得很,便足可見當時的今上不受重視的程度。

若非長公主出嫁是在他母後先昭肅皇後仙逝之前,隻怕說不準也會被以“和親”為由嫁得遠遠,也許叫他一輩子都見不到--這是他曾無意偷聽到先帝親口所說,若長公主未嫁,便使去當時動亂的和藩和親,使兩地平靜。

好在長公主早已嫁到了秦家,雖說秦駙馬心軟多情並非良人,但歸根結底也是秦家嫡支的長房嫡長子,身份上卻是足夠了。

也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層關係,今上才徹底得到了秦家的支持,加之秦家書香人家重規矩,一向將嫡庶看得很重,故而那時的今上倒也略微放下心--哪怕秦家忽而不支持他了,好歹也不會轉身去支持他的那些個狼虎兄弟們。

之後又過了幾年,那時秦家嫡支唯一的一個小女兒、如今已是環貴妃的秦氏終於及笄,今上便迫不及待迎了她進門做側妃。

後來今上成功奪得皇位登基,以種種理由將當初間接害了先昭肅皇後、又企圖害他的皇子們通通貶斥或圈殺,再使宮中所有妃嬪或去為先帝守皇陵或陪葬,又好好清理了一番自己的後院,這才有功夫親自為秦氏賜了宮殿、賜了品級、賜了封號,且那賜封的聖旨上,還寫了“協理後宮”的字樣。

皇後當場就癱倒了。

可她什麼也做不了,在這場爭奪中,她的娘家一次一次的站出來對付她的丈夫,就連她自己,也曾背著丈夫給娘家遞過好些回消息。

好在祖皇帝說過“妾不可為妻”的話,她的身份地位好歹還保得住。她想。

可惜,保得住身份保不住命。

三年後,皇後病逝。因為那時的今上實在不想再包容這個總也撚不清的皇後了--明知自己此刻已經自身難保,不好好躲在宮中裝鵪鶉,還一個勁兒蹦噠著早打壓宮中妃嬪,甚至因自己沒有兒女而企圖奪走或禍害皇子皇女們。

是可忍孰不可忍,今上忍了三年,已經忍無可忍。

於是,皇後歿了。

今上原本還算愛臉麵,也不願意做得太過,故而依舊給了皇後一個“兆獻”封號,但心口的那口氣卻怎麼也咽不下去。

恰逢此時,讓他無意間瞧見了那個長得很像先成妃的、先帝第十二女--也就是後來的平旎公主--這一下子新仇舊恨湧上心頭,今上當即決定,等她一長大,就立時將她嫁到和藩去。

父皇,你要嫁我皇姐,我便嫁你愛女,好歹如今和藩已平,我也不算太對不起你。

也就是今上這樣的一個念頭,才有了後來平旎公主遠嫁和親的事情。

就是這樣,那時的今上依舊沒有消氣,他又下了一道旨意,大意為兆獻皇後仁慈,但一生無子,為了使她在日後有後代真心祭拜,特將如今宮中全部共七位皇子均記入兆獻皇後名下。

若此事是在兆獻皇後活著的時候,想必她一定欣喜若狂,可如今兆獻皇後已逝,這些被記入嫡譜的皇子的身份,也隻能便宜了他們的母妃。

雖說得到好處的皇子共有七人,因此在這一群人之中無人突出,但區別於之後可能會有的皇子們,便是天壤之別。比如八皇子和九皇子。

而如今明爭暗鬥得正厲害的,則是記上嫡譜的四皇子司玨和五皇子司琅兩人。

不過好在,這些和司瑁並沒有太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