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秋天,17歲的袁世凱從北京返回河南參加鄉試,結果名落孫山。1876的11月,袁世凱在家鄉與陳州名門於氏結婚。於氏比袁大兩歲,就是後來的“洪憲皇後”。
就在婚後的第二年初春,18歲的袁世凱再度奔赴北京。當時袁保恒剛調任刑部左侍郎,工作很繁重,就有意讓袁世凱幫助自己處理公務。袁世凱便一麵讀書,一麵幫助堂叔處理公務。官場上的應酬往來,讓袁世凱迅速成長,而嗣父耳提麵命的官場經驗在這裏有了施展的機會。官場上的應對,對袁世凱來說是如魚得水,頗得袁保恒的賞識,“手批嘉勉,喜其留心時事”。
1877年冬到1878年初春,時值河南大旱,赤地千裏,全省九十餘州縣,受重災的就有七十五個,麥收最多者僅有四成,與旱災同時發生的還有蝗災。災民四處流散逃亡,輾轉流徙之中死於路途的,不計其數,甚至出現人吃人的慘狀,“伊地人肉賣二十八文一斤,孫殺其祖母而賣之,弟殺其兄而賣之,種種未聞之奇,不一而足”。由於地方政府腐敗,朝廷有限的救濟糧也到不了災民的手中,以致河南多地出現了民變。在這種情況下,清廷下詔,將賑災不力的河南巡撫李慶翱革職,以東河河道總督李鶴年兼署河南巡撫,同時調任刑部左侍郎袁保恒幫辦賑務,從京城回河南主持賑災。袁世凱隨同前往,學習公務的辦理。袁保恒遇有機要之事,都會讓袁世凱查訪,“參佐一切”,多方麵培養他為官之道。時屆嚴冬,袁世凱馳驅於冰天雪地之中,手足凍裂,毫無懈怠,勤奮從公。
1878年5月,袁保恒由於感染時疫,突然病故於任上。袁保恒的死,對於袁世凱無疑晴天霹靂,袁保齡在京聽到兄長的噩耗之後,急赴河南與袁世凱一道料理了袁保恒的喪事。袁世凱為之料理身後一切,並檢點公私未了各項事宜,措置井然有序。在交接公事過程中,官府擬按月給予他三百兩銀子作為薪資,袁世凱堅辭不受。袁保恒所經辦的賑務,由新任巡撫塗宗瀛接手辦理。袁世凱代堂叔把公事交代完畢,和叔叔袁保齡、弟弟袁世勳扶送袁保恒的靈柩返回原籍,擇地安葬。
1876年秋天,17歲的袁世凱從北京返回河南參加鄉試,結果名落孫山。1876的11月,袁世凱在家鄉與陳州名門於氏結婚。於氏比袁大兩歲,就是後來的“洪憲皇後”。
就在婚後的第二年初春,18歲的袁世凱再度奔赴北京。當時袁保恒剛調任刑部左侍郎,工作很繁重,就有意讓袁世凱幫助自己處理公務。袁世凱便一麵讀書,一麵幫助堂叔處理公務。官場上的應酬往來,讓袁世凱迅速成長,而嗣父耳提麵命的官場經驗在這裏有了施展的機會。官場上的應對,對袁世凱來說是如魚得水,頗得袁保恒的賞識,“手批嘉勉,喜其留心時事”。
1877年冬到1878年初春,時值河南大旱,赤地千裏,全省九十餘州縣,受重災的就有七十五個,麥收最多者僅有四成,與旱災同時發生的還有蝗災。災民四處流散逃亡,輾轉流徙之中死於路途的,不計其數,甚至出現人吃人的慘狀,“伊地人肉賣二十八文一斤,孫殺其祖母而賣之,弟殺其兄而賣之,種種未聞之奇,不一而足”。由於地方政府腐敗,朝廷有限的救濟糧也到不了災民的手中,以致河南多地出現了民變。在這種情況下,清廷下詔,將賑災不力的河南巡撫李慶翱革職,以東河河道總督李鶴年兼署河南巡撫,同時調任刑部左侍郎袁保恒幫辦賑務,從京城回河南主持賑災。袁世凱隨同前往,學習公務的辦理。袁保恒遇有機要之事,都會讓袁世凱查訪,“參佐一切”,多方麵培養他為官之道。時屆嚴冬,袁世凱馳驅於冰天雪地之中,手足凍裂,毫無懈怠,勤奮從公。
1878年5月,袁保恒由於感染時疫,突然病故於任上。袁保恒的死,對於袁世凱無疑晴天霹靂,袁保齡在京聽到兄長的噩耗之後,急赴河南與袁世凱一道料理了袁保恒的喪事。袁世凱為之料理身後一切,並檢點公私未了各項事宜,措置井然有序。在交接公事過程中,官府擬按月給予他三百兩銀子作為薪資,袁世凱堅辭不受。袁保恒所經辦的賑務,由新任巡撫塗宗瀛接手辦理。袁世凱代堂叔把公事交代完畢,和叔叔袁保齡、弟弟袁世勳扶送袁保恒的靈柩返回原籍,擇地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