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宗皇帝大中祥符二年已酉:先生始生
祥符三年庚戌:二歲
祥符四年辛亥:三歲
祥符五年壬子:四歲
祥符六年癸醜:五歲
祥符七年甲寅:六歲
祥符八年乙卯:七歲
按先生見蘇祠部書雲:六七歲時,調聲韻,習字書,勉勉不忘。則知先生一二年間知向學矣(蘇祠部舜欽)
祥符九年丙辰:八歲
天禧元年丁巳:九歲
天禧二年戊午:十歲
按先生見餘監丞書雲:十歲知聲律。則知先生於是年知習舉業矣(餘監丞時為南城宰)
天禧三年已未十一歲
按先生作疑仙賦序雲:吾母無子,徧禱無不至。祥符元年,夢二道士奕棋於戶外,往觀之,其一取一子授焉,遂娠。又雲:生十餘歲,從先父適田間宿東郊,夢人以書褾與之,曰王狀元文集。夢中以為沂公之文也。既而就學,果不甚魯,或時開卷。然憶念謂曽讀此書,再思之未嚐見也。詳此二夢,則知天生賢哲,以壽斯文之氣脈,豈偶然哉。
天禧四年庚申:十二歲
按先生見餘監丞書雲:年十二,近文章。則知先生於是年能文矣
天禧五年辛酉:十三歲
幹興元年壬戌:十四歲
是年丁府君憂。按鄭夫人墓誌雲:年十四而先君沒。又雲:先君嚐學不應舉,教其子作詩賦,亦樂施惠尤直信。則知先生家學有源委矣
仁宗皇帝天聖元年癸亥:十五歲
天聖二年甲子:十六歲
天聖三年乙醜:十七歲
是年府君服除。按鄭夫人墓誌雲:稍出遊,求師友。則知先生出遊,必在府君服除之後
天聖四年丙寅:十八歲
天聖五年丁卯:十九歲
天聖六年戊辰:二十歲
天聖七年已巳:二十一歲
天聖八年庚午:二十二歲
是年娶夫人陳氏。按慶厯七年先生作夫人墓誌雲:陳氏今為南城人,生五年,養於伯父。又十一年而嫁。嫁十一年而卒。又雲:複還舊居娶婦。蓋先生前此出遊,至是年始還家歟。
又有見餘監丞書雲:十歳知聲律,十二近文章,思慮猖狂,耳目病困者,既十年矣。此書當作於是年
天聖九年辛未:二十三歲
是年著潛書十五篇又有見孫寺丞書雲:年二十三,雞鳴而起,誦孔孟羣聖人之書,纂成文章,以康國濟民為意。文章蓋指潛書也(孫寺丞時為南城守)
明道元年壬申:二十四歲
是年著禮論七篇。其後餘襄公有書與先生曰:所示禮論七篇,推進禮經,準的世教,派仁義,贅刑政,豈止獨步江表,校聲名於後俊哉。先生之有功於禮經也如此。
又作陳仲溫進士墓誌。按陳仲溫諱璆,先生之伯丈也。故墓誌序之末曰:初君之弟與其婦偕死,息女始絶乳,君愛養之如已子,長以嫁李氏
明道二年癸酉:二十五歲
景佑元年甲戌:二十六歲
是年有邵氏神祠記。其畧曰:建昌城北有民邵氏,世奉五通,禱祀之人日累什百。景佑元年,裏中大疫,而吾家與焉,唯五通諗以無害疾之解去。皆約日時有功,於予其可廢而不載。作記恐是此年
景佑二年乙亥:二十七歲
按先生見蘇祠部書雲:由六七歲時,調聲律習字書,勉勉不忘。逮於今,茲年二十七矣。此書當作於是年
景佑三年丙子:二十八歲
是年作明堂定製圖並序、平土書、上聶記注書、上李修撰書、上宋修撰書、太平院住持記、冬至夜酒醒詩、甘露亭詩
按見聶記注書雲:行年二十八矣。當在是年。見李修撰書雲:生平為文,謹采二十四篇寫成一冊,及明堂定製圖一道並序,草具其副辱諸侍者。見宋修撰書雲:嚐著明堂定製圖並序,其意在讚明經義,以禆益一王之盛禮,謹繕其副,陳諸座隅。則明堂圖之作亦在是年也。獨平土書不著所作歲月,然先生明年見範公,而範公他日薦先生,必以禮論、易論、明堂定製圖、平土書共獻,必同作於此一二年之間
張宗古送先生南歸序。其畧曰:自周室距今,曠千餘載,此禮廢絶,所以學者各是已見,競牽師習。故複出泰伯,以明其本。蓋指明堂圖也
是年入京贄見宋修撰、李修撰、聶記注、葉集賢諸公,皆許可。宋公庠、李公冠、聶公淑卿、葉公清臣也。會貢舉罷,遂歸
景佑四年丁醜:二十九歲
是年往鄱陽見範文正公。其書雲:年二十九,嚐遊京邑,彷徨而歸。又黜鄉舉。其後範公與先生書雲:在鄱陽勞惠訪尋,以改郡不敢奉邀。則知先生是年鄉舉不利,而往鄱陽訪範公也
寳元元年戊寅:三十歲
是年作廣潛書十五篇、命箴、野記、鄧公儀傷辭、縁槩師詩、惜雞詩
按廣潛書自序雲:歲辛未,泰伯以潛名書。後七年,羈棲山岩,即而廣之,複為十五篇。則此書當作於是年。命箴雲:三十曰壯,聖人以立。則此箴亦當作於是年。廣潛書雲:羈棲山岩。則野記亦作於是年
寳元二年已卯:三十一歲
是年先生夢大雨震所居室,有一人紫衣而冠,謂之雷神,呼先生使前,授之題曰春社詞,援筆得八句與之。及覺記其首三句,頗怪麗。後七年以五句足之。按此夢與疑仙序二夢而三,一為誕彌厥月之祥,二為神授斯文之印。天生賢哲,豈虛其證。是三夢皆可。書富國強兵安民三十策。按先生以康定二年試製科,則此策必作於是年
康定元年庚辰:三十二歲
是年得男參魯。有上江職方書。又往越州赴範高平公招,故有登越山詩。按丁亥年先生作亡室墓誌雲:一男參魯,僅毀齒。蓋自庚辰至丁亥,凡八年,故曰僅毀齒也。按先生上江職方書雲:行年三十餘,近訪呉越而歸。曰三十餘,則當在是年。曰訪呉越而歸,則訪範公也(江公鎬,寳元元年以職方守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