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通常是需要希望的。希望讓人感到活著的重要意義,希望能夠帶給人們陽光。向著希望而行,能夠找到幸福的感覺,希望會讓不幸的人觸摸到幸福,希望能讓幸福的人感到更加幸福。希望是升華幸福的能量,是讓人們感到滿足的精神能量。
懷著夢想,才能創造幸福奇跡
從小到大,每個人都曾有過種種奇妙、瑰麗的夢幻,但漸漸地,由於他人的嘲諷、懷疑,自己的動搖、退卻,夢終究還是夢。隻有那些懷著高遠夢想並全力圓夢的人,才會創造幸福的奇跡。
在法國的鄉村,有一位普通的郵遞員每天奔走於各個村莊,為人們傳送郵件。
一天,他在山路上不小心摔倒了,不經意發現腳下有一塊奇特的石頭,看著看著,他有些愛不釋手,最後他把那塊石頭放進了郵包。
村民們看到他的郵包裏還有一塊沉重的石頭,都感到很奇怪。
他取出那塊石頭晃了晃,得意地說:“你們有誰見過這樣美麗的石頭?”
人們搖了搖頭:“這裏到處都是這樣的石頭,你一輩子都撿不完的。”可是,他並沒有因為大家的不理解而放棄自己的想法,反而想用這些奇特的石頭建一座奇特的城堡。
此後,他開始了另外一種全新的生活。白天,他一邊送信一邊撿這些奇形怪狀的石頭;到了晚上,他就琢磨用這些石頭來建城堡的問題。
所有的人都覺得他是瘋了,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二十多年以後,在他住處出現了一座錯落有致的城堡,可在當地人的眼裏,他是在幹一些如同小孩建築沙堡一樣的遊戲。
20世紀初,一位記者路過這裏發現了這座城堡,這裏的風景和城堡的建造格局令他慨歎不已,為此寫了一篇文章。文章刊出後,郵差希瓦勒和他的城堡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甚至藝術大師畢加索也專程拜訪。
今天,這個城堡已成為法國最著名的風景旅遊點。
據說,那塊當年被希瓦勒撿起的石頭,被立在入口處,上麵刻著一句話:“我想知道一塊有了願望的石頭能走多遠。”
原來,人的心走多遠,人的腳步走多遠,美麗的夢就能走多遠。
一個沒有高遠夢想的人就像一艘無舵的船,永遠漂泊不定、心無所依,那麼擱淺是必然的,由灰心、失望而導致失敗也是在所難免的。
盛滿希望的生命才不會枯萎
有一個小和尚,天生愚笨,同時入寺的師兄們都已有不深不淺的悟性,但是他還是不能開化,負責教導的大和尚忍不住了,跑去住持那裏訴苦,要求趕走小和尚。主持隻是淡淡地說了句:“他每日勤勤懇懇,誠心誦佛,並沒有什麼大過錯,給他一些時間吧!”
又一年過去了,小和尚依舊誠心念佛,卻仍然沒有開化,大和尚又跑到住持那裏訴苦:“住持啊,將他趕走吧,他實在沒有佛緣。”
住持說:“他每日依舊誠心誦佛,並沒有喪失希望,弟子尚且如此,做師傅的為何不給他一個機會呢?再等等吧。”
大和尚說:“這樣愚笨的人,要等到什麼時候?”
住持笑了笑說:“不遠了。”
大和尚見趕不走小和尚,於是安排他去做砍柴挑水的粗活,小和尚在幹活之餘就坐在大堂殿外,靜心參佛。
年底,寺院召開佛光大會,向來木訥的小和尚居然語出驚人,將寺院的高手一一辯退,獨占大會鼇頭。
會後,大和尚對住持說:“這孩子居然深藏不露,平日裏哪裏看得出有這般機靈?”
住持笑道:“每天滿懷希望,誠心誦讀的人,開化隻是時間問題。”
內心充滿希望,可以為你增添一分勇氣和力量,它可以支撐起你一身的傲骨。當萊特兄弟研究飛機的時候,許多人都譏笑他們是異想天開,當時甚至有句俗語說:“上帝如果有意讓人飛,早就使他們長出翅膀。”但是萊特兄弟毫不理會外界的說法,終於發明了飛機。
當伽利略以望遠鏡觀察天體,發現地球繞太陽而行的時候,教皇曾將他下獄,命令他改變主張,但是伽利略依然繼續研究,並著書闡明自己的學說,終於在後來獲得了證實。所以說最偉大的成就,常屬於那些在大家都認為不可能的情況下,卻能滿懷希望並堅持到底的人。
當我們處於厄運的時候。當我們麵對失敗的時候。當我們麵對重大災難的時候,隻要我們仍能在自己的生命之杯中盛滿希望之水,那麼,無論遭遇什麼樣坎坷不幸之事,我們都能永葆快樂心情,我們的生命才不會枯萎。
積極的期盼給你的人生“升級”
具有積極心態的人,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能尋找自身的閃光點,為自己鋪就一條光明大道。雖然有時候,期盼隻是一種精神力量,無法立竿見影的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卻能在絕望的時候,給人一種支持。
積極的期盼會為人生“升級”,為人生增添幾分色彩。
在一座荒蕪的山上,曾經有兩塊相同的石頭,三年後,它們的命運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塊石頭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而另一塊石頭卻受到別人的唾罵。受人唾罵的石頭極不平衡地說道:“老兄呀,在三年前,我們同為一座山上的石頭,今天產生這麼大的差距,我的心裏特別痛苦。”另一塊石頭答道:“老兄,你還記得嗎?三年前,我們都厭惡了這座荒僻的山,但你認為既然在這個環境裏,就隻能忍受,而我主動要求雕刻家為我雕塑。這樣,我們便產生了現在不同的麵貌。”
環境如何並不能成為消極被動的借口。那塊沒有改變的石頭不懂這一點,一味把責任推給環境。一個人一旦養成了消極的習慣,那麼處於順境便盲目滿足、放棄努力,遇到成功便自我滿足、停滯不前;處於逆境便輕易退縮、灰頭土臉,遇到困難便輕言放棄、怨天尤人,這就是消極的種子最容易破土發芽的環境。
二戰時期,在納粹集中營裏,一個猶太女孩寫過這樣一首詩:
這些天我一定要節省,雖然我沒有錢可節省;
我一定要節省健康和力量,足夠支持我很長時間;
我一定要節省我的神經、我的思想、我的心靈和我精神的火;
我一定要節省流下的淚水,
我需要它們安慰我;
我一定要節省忍耐,在這些風暴肆虐的日子,
在我的生命裏我多麼需要溫暖的情感和一顆善良的心。
這些東西我都缺少,
這些我一定要節省。
這一切,上帝的禮物,我希望保存。
我將多麼悲傷,
倘若我很快就失去了它們。
在惡劣的環境下,小女孩一直用稚嫩的文字給自己弱小的靈魂取暖,用堅韌的希望照亮黑暗的角落。很多人在絕望中死去,而這個小女孩終於等到了二戰結束,看到了新生的曙光,迎來了新的生活。
決定我們命運的不是環境,而是心態。無論身處什麼樣的環境,一旦養成了消極被動的工作態度和習慣,人就很容易不思進取、目光狹隘,慢慢地喪失活力與創造力,忘記了自己當初信誓旦旦的人生信條與職業規劃,最終走向好逸惡勞、一事無成的深淵。
環境怎樣是好,怎樣是壞?標準並不在環境本身,而在於人如何自處:置身其間,不迷失自己,保持積極主動的精神,這樣的環境再“壞”也是好環境;反之,再“好”的環境也是壞環境。
環境對人確實有一定的影響,而最關鍵的還是人自身,順境或逆境都不能成為消極被動的借口。難怪有人說,我們的環境——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完全由我們自己的態度來創造。
隻有用積極的態度去生活,生活才會更充滿希望。積極的期盼能夠為人生“推波助瀾”,讓人生不斷提升,達到期望中的高度。
每個人都有未知的可能性
世界最偉大的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曾說:“多數人都擁有自己不了解的能力和機會,都有可能做到未曾夢想的事情。”生活中,許多人都以為自己能力有限,但是隻要盡力而為,往往能做出驕人的成績。其實,每個人身上都隱藏著無窮無盡的潛能,隻要在恰當的時機來引爆,他就能做出令自己都無法想象的事情來。
小山真美子是生活在日本劄幌的一位年輕媽媽,她身材矮小。一天,她在樓下曬衣服,忽然發現她4歲的兒子從8樓的家裏掉了下來。見此情景,她飛奔過去,趕在孩子落地之前將孩子接在了懷裏,兩人僅受了一點輕傷。這條消息在《讀賣新聞》發布後,引起了日本盛田俱樂部的一位法籍田徑教練布雷默的興趣。因為根據報紙上刊出的示意圖,他算了一下,從20米外的地方接住從25.6米高處落下的物體,必須跑出約每秒9.65米的速度,而這是一個無人能及的短跑速度!
為此,布雷默專門找到小山真美子,問她那天是怎樣跑得那麼快的。“是對孩子的愛”,小山這樣回答,“因為我不能看到他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