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技師姓張,在所裏年歲最大,資曆也最老。工人們當麵叫他張老,背後叫他早稻田。他是個水稻專家,每天起得最早,一起來就到水稻試驗田去。他是日本留學生。這個所的曆史很久了,有一些老工人敵偽時期就來了,他們多少知道一點日本的事。他們聽說日本有個早稻田大學,就不管他是不是這個大學畢業的,派給他一個“早稻田”的外號。
沈沅來了不久,工人們也給她起了外號,叫沈三元。這是因為她剛來的時候,所裏一個姓胡的支部書記在大會上把她的名字念錯了,把“沅”字拆成了兩個字,念成“沈三元”。工人們想起老年間的吉利話:“連中三元”,就說“沈三元”,這名字不賴!他們還聽說她在學校時先是團員,後是黨員,剛來了又是技術員,於是又叫她“沈三員”。“沈三元”也吧,“沈三員”也吧,含意都差不多:少年得誌,前程萬裏。
有一些年輕的技術員背後也叫她沈三員,那意味就不—樣了。他們知道沈沅在政治條件上、業務能力上,都比他們優越,他們在提到“沈三員”時,就流露出相當複雜的情緒:嫉妒、羨慕,又有點諷刺。
沈沅來了之後,引起一些人的注目,也引起一些人側目。
這些,沈沅自己都不知道。
她一直清清楚楚地記得第一天到這裏時的情景。天剛剛亮,在一個小火車站下了車,空氣很清涼。所裏派了一個老工人趕了一輛單套車來接她。這老工人叫王栓。出了站,是一條很平整的碎石馬路,兩旁種著高高的加拿大白楊。她覺得這條路很美。不到半個鍾頭,王栓用鞭子一指:“到了。過了石橋,就是農科所。”她放眼一望:整齊而結實的房屋,高大明亮的玻璃窗。一匹馬在什麼地方噴著響鼻。大樹下原來亮著的植保研究室的誘捕燈忽然滅掉了。她心裏非常感動。
這是一個地區一級的農科所,但是曆史很久,積累的資料多,研究人員的水平也比較高,是全省的先進單位,在華北也是有數的。
她到各處看了看。大田、果園、菜園、苗圃、溫室、種子倉庫、水閘、馬號、羊舍、豬場······這些東西她是熟悉的。她參觀過好幾個這樣的農科所,大體上都差不多。不過,過去,這對她說起來好像是一幅一幅畫;現在,她走到畫裏來了。晚上,一個人躺在床上,想:我也許會在這裏生活一輩子。
她的工作分配在大田作物研究組,主要是作早稻田的助手。她很高興。她在學校時就讀過張老的論文,對他很欽佩。
她到早稻田的研究室去見他。
張老摘下眼鏡,站起來跟她握手。他的握手的姿態特別懇摯,有點像日本人。
“你的學習成績我看過了,很好。你寫的《京西水稻調查》,我讀過,很好。我摘錄了一部分。”
有一個技師姓張,在所裏年歲最大,資曆也最老。工人們當麵叫他張老,背後叫他早稻田。他是個水稻專家,每天起得最早,一起來就到水稻試驗田去。他是日本留學生。這個所的曆史很久了,有一些老工人敵偽時期就來了,他們多少知道一點日本的事。他們聽說日本有個早稻田大學,就不管他是不是這個大學畢業的,派給他一個“早稻田”的外號。
沈沅來了不久,工人們也給她起了外號,叫沈三元。這是因為她剛來的時候,所裏一個姓胡的支部書記在大會上把她的名字念錯了,把“沅”字拆成了兩個字,念成“沈三元”。工人們想起老年間的吉利話:“連中三元”,就說“沈三元”,這名字不賴!他們還聽說她在學校時先是團員,後是黨員,剛來了又是技術員,於是又叫她“沈三員”。“沈三元”也吧,“沈三員”也吧,含意都差不多:少年得誌,前程萬裏。
有一些年輕的技術員背後也叫她沈三員,那意味就不—樣了。他們知道沈沅在政治條件上、業務能力上,都比他們優越,他們在提到“沈三員”時,就流露出相當複雜的情緒:嫉妒、羨慕,又有點諷刺。
沈沅來了之後,引起一些人的注目,也引起一些人側目。
這些,沈沅自己都不知道。
她一直清清楚楚地記得第一天到這裏時的情景。天剛剛亮,在一個小火車站下了車,空氣很清涼。所裏派了一個老工人趕了一輛單套車來接她。這老工人叫王栓。出了站,是一條很平整的碎石馬路,兩旁種著高高的加拿大白楊。她覺得這條路很美。不到半個鍾頭,王栓用鞭子一指:“到了。過了石橋,就是農科所。”她放眼一望:整齊而結實的房屋,高大明亮的玻璃窗。一匹馬在什麼地方噴著響鼻。大樹下原來亮著的植保研究室的誘捕燈忽然滅掉了。她心裏非常感動。
這是一個地區一級的農科所,但是曆史很久,積累的資料多,研究人員的水平也比較高,是全省的先進單位,在華北也是有數的。
她到各處看了看。大田、果園、菜園、苗圃、溫室、種子倉庫、水閘、馬號、羊舍、豬場······這些東西她是熟悉的。她參觀過好幾個這樣的農科所,大體上都差不多。不過,過去,這對她說起來好像是一幅一幅畫;現在,她走到畫裏來了。晚上,一個人躺在床上,想:我也許會在這裏生活一輩子。
她的工作分配在大田作物研究組,主要是作早稻田的助手。她很高興。她在學校時就讀過張老的論文,對他很欽佩。
她到早稻田的研究室去見他。
張老摘下眼鏡,站起來跟她握手。他的握手的姿態特別懇摯,有點像日本人。
“你的學習成績我看過了,很好。你寫的《京西水稻調查》,我讀過,很好。我摘錄了一部分。”
早稻田抽出幾張卡片和沈沅寫的調查報告的鉛印本。報告上有幾處用紅鉛筆劃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