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敢動你,你贏了。”

“哐當”一聲,弘曆手中的劍落在了地上。

和珅向前一探身,抓住了弘曆的衣裳下擺,他啞聲道:“弘曆,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威脅你什麼,或者說,從和你相愛的那一天開始,我就嚐試著去把你當成一個普通人,你生起氣來會忘了用膳,熟睡時會打鼾,生病了會難受,我隻想讓你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你的身邊有我,這和你是或者不是皇上,並沒有必然的聯係。”

弘曆怔怔地瞧著他,末了終於還是伸手將他攙了起來。

帝王凝視著和珅,忽然笑道:“能聽到你的心理話,這一番爭執也算值得。可是和珅,忠君,是人臣的立身之本,擇主而棲,實在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和珅頓了頓,放軟了語氣道:“我明白,可這個忠,不能是愚忠,我堅信,天下的臣子,飽讀詩書,報效朝廷的背後,為的應當是造福百姓。如果百姓本身都沒有福祉可言,那樣的君主也不值得能臣效忠。”

弘曆瞪著青年看了許久,久到和珅以為不會再有下文,弘曆才緩緩道:“和珅啊,這些道理,朕又何嚐不明白,朕和你說句大實話,如果滿朝的臣子,都像你一般想,那大清朝的江山,頃刻間就會灰飛煙滅。一朝君主,哪能個個都賢明能幹呢,就是因為朝中有了這些愚忠的人,這台戲才能一直演下去。”

和珅雙眼含淚地瞧著弘曆:“皇上,演不下去的,這戲,總有散場的一天,總會有一麵驚堂鼓,將這戲中的人都敲醒。可是到了曲終人散的時候,也許就隻剩下了遍地殘垣和破碎河山。”

弘曆聞言,雙目緊閉,疑似有晶瑩滑落。

帝王的聲音,飄散在空蕩的大殿裏。

“當真,沒有別的辦法了麼?”

和珅從未如此鄭重地朝弘曆行禮道:“皇上,開民智,是唯一的辦法。唯有這樣,大清的皇位才有可能傳承下去。對於皇上而言,愛新覺羅的後輩,從此成為逍遙天子和逍遙王爺,衣食無憂,榮華一生,或許就是最好的結局。”

弘曆睜開眼,看著從殿門外透進來的一小抹白日,就像是看到了大清的未來,也看清了自己偷來的這一生。

他緩緩地朝和珅伸出了手,看著和珅像最初那樣走向自己,直至雙手緊握。那一刻,兩個人都如同福至心靈般領悟了:原來這一世,陰差陽錯、兜兜轉轉,隻為遇見你。

不日,一位位信心十足,意得誌滿的文臣,在殿外聽到聖旨的那一刻,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後世史書記載,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勤勉克己、勵精圖治,其開埠通商、興辦中西學堂等舉措,促大清百世基業,綿延不絕,居功至偉。

(正文完)

☆、第97章 番外一

眨眼間,策淩已在京中留了許久,渥巴錫回到封地,雖不敢明著催促皇帝,可暗地裏卻總是多方托人送信給策淩。

戎馬一生的渥巴錫,終究也不過是個凡人,他也渴望能夠看到策淩開枝散葉。

可弘曆對十公主,一向是持自由放任的態度,許是有了上一輩子的前車之鑒,這一世,他決意要將女兒留在身邊,久一點,再久一點。

在古代,出嫁這種事情,憑的是父母之命,皇室的姻親就更是如此,皇子和公主到了適婚的年紀,自然就會有母妃幫著張羅。可十公主的情況,著實有些特殊,她的母妃汪氏,與弘曆一樣,不希望女兒遠嫁,雖然十公主的親事已經是板上釘釘,眼看著就差臨門一腳的事情,但偏偏誰都沒有主動提起。

這一拖,就是三年,眼見著再拖下去,就要變成古代的“剩女”,即便是公主本身不急,在她身旁伺候的點翠也急了。

這一日晌午,外頭太陽毒辣得很,點翠給十公主端上一碗冰鎮綠豆湯,不著痕跡地歎息一聲。

十公主笑道:“這是怎麼了,長籲短歎的。”

點翠替十公主敲著肩膀,蹙眉道:“公主,奴婢是憂心您的親事,這眼見著您都過了及笄之年,可這婚配之事,怎麼還沒個著落?”

十公主絞著手中的帕子,輕聲道:“許是皇阿瑪和額娘,舍不得我嫁到西邊去。”

點翠歎息道:“可這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公主您真的想好了,要嫁到西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