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淑珍的人格內涵

成功的男人背後定有一個女性在大力支持,而成功女性的背後未必有男人在做後盾,卻往往有包袱存在,如何才能既解大包袱又能走向成功呢?陶藝家呂淑珍的經曆告訴我們:隻有具備厚實的人格才能獲得非凡的成功。

呂淑珍,生長在一個大家庭中,成長的艱辛自然不可避免。

呂淑珍生母在生她的時候,由於難產,致使借助產鉗助產,而這也導致了呂淑珍的一雙眼睛極度弱視,大約隻有零點一左右的視力,就由於這個原因,使呂淑珍走過一段令人心酸的曆程。

初中的時候,每見別人的完好,便會自怨自艾自己的殘缺。別的同學在操場上玩,她卻躲到旁邊墓地靜靜沉思。

有一日,呂淑珍看見斑剝的墓碑上,鐫刻著某位女子之墓,才感到世人皆必死的命運,大可不必太多計較,而重新接納了自己。

這對於她來說實在是大幸,也是她第一次對人生有了較為清醒的認識。

於是,她終於進入國立藝專學習繪畫。她蓬勃的生命力,以及類似小男生的個性,在此得到正確的抒發和轉化。

同大多數女性一樣,呂淑珍結婚了,她的丈夫李義弘是位畫家,婚後丈夫一直在繪畫的路上突飛猛進,全心全意邁向畫家之路,而她,呂淑珍,卻連續生了兩個兒子,並且為了負擔生計而擔任起教職。

跟夫婿的情況相比,在繪畫的路途上,她是無法全速前進的。而且,雖然麵對過去同學和畫友們,她亦不再被當作繪畫者的身份而被接納了。

從事陶藝,可以說是在盡女性義務,也可說是偶然中的必然。

她在鄉下長大,和泥土一直很親。而且,她也知道在繪畫的道路上自己已沒有發展,接觸了陶藝之後,呂淑珍不由自主地喜歡上了它,並為之迷戀。她喜歡那份質樸、粗獷。

她重新在藝術上出發。在她的堅忍和努力的運作下,終於獲得了肯定。

呂淑珍的陶藝新作,主題多為女性。而且,多是些隆胸、肥臀、粗腿的豐腴的美人。這一個個肥胖的裸女,有的是陶雕,有的畫在紙上,有的則從陶板上走出來。

呂淑珍之所以選女性作為素材,是因為她喜歡人,特別是女性,平日裏呂淑珍就喜歡觀察周圍認識的和不認識的女性。

女性通常都具有為別人設想,以及取悅他人的特質。呂淑珍的這種傾向格外明顯,她很會關懷及照顧人。她具有一種與人毫無間隙的親和力。她的獨特且強而有力的魅力有著無限的吸引力,使她的身邊永遠聚集吸引著一群人。

呂淑珍是一個具有真情厚義的踏實女子,鄉下人的純樸憨厚時時流露,那是一種令人溫馨的泥土芳香,同時蘊藏著偉大的孕育力量。

這種偉大的母性力量,就像大地之母,非但使她豐融了周遭的親友,同時也創造了自己的藝術天地。作為女性,即使在成功的道路上掛滿包袱,她還是走得坦坦蕩蕩,超越群賢。

她的陶藝,就如同她的為人一樣,渾厚而又充滿靈性所傳達的豐美和愛情,使人絲毫不感到矯揉造作。

不像那些總喜歡把將創的意象,先透過知性的表達創作者,呂淑珍卻總是繞過知性,直指感情。

但是,她那厚實的人格,卻早已滲透作品,傳達出生命的深廣內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