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陽州,大夏皇朝東域東周國九州之一,因境內青陽山靈脈得名。
青陽州治所,青陽城,東臨青陽山,西接青陽江,九州通衢要津,乃東周一等一的繁盛之地,出產的青陽靈玉更是享譽東周,是煉製玉符的上佳材料。
青陽城東城區長寧大街,毗鄰進出青陽城主城門東陽門,太陽初生之際,城門內外便排起了長龍,不斷有人穿過東陽門湧入長寧大街,也有人通過東陽門向城外而去。
這時,一個穿著綢布長衫的少年順著長寧大街,緩緩走著。
看到少年,喧鬧的大街立刻安靜下來,所有人都遠遠躲開,對著少年的背影指指點點,眼神中帶著幾分好奇和畏懼。
少年似沒有注意身後的竊竊私語,麵上帶著淡淡的笑容,步伐不急不緩,朝著長寧大街盡頭行去。
長寧大街盡頭,便是素有“青陽第一樓”之稱的東來閣,淩霄九重氣衝牛鬥,端的是金碧輝煌豪華鼎盛。
此刻,東來閣門牌樓下,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身子筆挺地站在,目光穿過長寧大街,一眼鎖定了大街上少年,蒼老的臉上滿是慈祥的笑容。
過了一會,少年終於來到東來閣前。
“少爺,您來了!”看到少年,老者屈身問候,畢恭畢敬。
少年側身避開,看著老者,一臉無奈:“誌伯,不是說過,叫我楊伊就好了!”
“禮不可廢!”誌伯站起身,回了一句,轉過頭,引著楊伊走進東來閣。
楊伊搖搖頭,眼角餘光瞄了眼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臉上閃過一絲黯然,旋即又化作濃濃的苦笑,邁步消失在大門中。
大早上,東來閣的大堂中零零散散坐了好幾桌,看衣飾便知非富即貴。這些人大多是東來閣的住客,休息一夜正在吃早餐呢。
東來閣除了提供酒肉吃食,九重樓後還有數十座精致別院,供往來青陽城的富商豪客歇息住宿。
看到跟著誌伯走進來的楊伊,這群富商豪客皆是變了臉色,齊齊扭過頭,竟是不敢多看一眼,一如長寧大街上的行人。
楊伊習以為常,漫不經心地掃了一眼,跟著誌伯向樓上走去。東來閣頂層有一個專屬於他的小包廂,平日裏他都會在裏麵待上一整天。
“楊兄弟!”就在這時,一個男聲自身後傳來,渾厚中透著幾分嘶啞,帶著明顯的變聲期的特征。
楊伊一怔,有些意外地轉過身,看到大堂左側一張八仙桌上,一個身姿雄壯的青年站了起來,粗獷的臉上露出驚喜之色,不顧同桌同伴的拉扯,抬腳便朝著自己這邊走了過來。
“楊兄弟,沒有想到,我們又見麵了!”青年大步走到楊伊近前,滿臉感激地說道,“昨天還要多虧你,要不然我秦勇這條小命都要交代在這青陽城裏!”
“小事一樁,秦勇大哥不必介懷。”楊伊含笑應著,目光卻是瞥了眼秦勇緊張兮兮的同伴。
青年伸拳錘了楊伊肩膀一拳,一臉認真地說道:“這可不是小事,是救命之恩!可惜,你當時有事,走的太急,我都沒來得及感謝你呢!”頓了頓,又笑著拽住楊伊的胳膊,拉著就往自己的位置走去,“今日有緣再見,無論如何也不能走了,定要給哥哥我一個機會!”
楊伊止住腳步,又看了眼秦勇的幾位同伴,搖搖頭,指著身邊的誌伯:“秦勇大哥,小弟現在還有些事,下次再聊,如何?”
秦勇轉過頭,詫異地看著楊伊抓住自己胳膊的右手,似乎沒有想到幹瘦的楊伊竟有這般力氣,比辛苦打熬十五年的自己似乎都要強上一些。
頓了頓,秦勇又移目看向誌伯,抱拳一禮:“楊掌櫃,西北秦勇有禮了!”東來閣大掌櫃,來往青陽城的商旅無人不知,秦勇雖是個初哥,卻也有所耳聞。
誌伯微微頷首,看向秦勇的眼神中帶著幾分詫異,隱隱還有一絲親近和欣喜:“虎父無犬子,秦大將軍後繼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