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以後,歐美出現了許多裝備了精密儀器和配備了訓練有素的科學家的實驗室。許多新的技術不斷湧現,包括貝塞麥、西門子-馬丁以及托馬斯的煉鋼法,石油勘探和開采的技術,發電技術、照明技術、電訊技術、各種化學產品的發明與生產,等等。物理學化學等科學指導下的發明創造取代了偶然或單獨的發明。新的大量的發明創造造成了大量新的工業的產生。另一方麵,以大批量生產為目的的技術也不斷出現,包括製造生產標準化零件的模子和設計生產出裝配線。這種新技術的應用不僅強化了專業化分工,同時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生產規模大大擴大。
二、工業革命對國際貿易的推動作用
工業革命以後,歐美發達國家的生產力大大提高,經濟體製和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歐洲、北美、日本和澳大利亞都先後完成了工業化過程,從自然的農業手工業經濟過渡到資本主義工業經濟。整個世界形成了以歐美國家為主的現代工業經濟為一方和其他國家組成的農業手工業等傳統經濟為一方的格局。
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工業革命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貿易一方麵作為商品銷售和資本積累的方式,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工業革命的產生和發展,另一方麵,貿易作為資本主義社會化生產方式和工業革命的必然結果而被不斷擴大。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貿易不再隻是自然經濟中的互通有無,而是作為主要的牟利手段。工業革命則徹底改變了各國和世界的自然經濟結構,使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成為人類經濟活動中的必要組成部分。
工業革命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
第一,工業革命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力,促進了生產。人們在滿足了本國本地區的消費需求外,可以有大量的剩餘產品可以用來與別國交換。工業化了的歐洲需要為他們的剩餘製造品獲得市場,也最終有了改變與亞洲貿易中長期處於逆差的地位。
第二,工業革命大大促進了交通的發展,鐵路、輪船、汽車以及電報電話的應用將整個世界連接成一體,國際貿易變得更加迅速方便。
第三,工業革命使世界從單一的農業社會轉向以工業生產為主的現代經濟。與農產品和其他初級產品不同,工業產品的千差萬別,變化無窮無盡,且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而日新月異。任何一國都不能自己生產全部的工業產品,都不可能達到農業社會時的那種“自給自足”。各國都隻能生產一部分產品,然後用自己的產品與外國的產品進行交換。國際範圍內的分工和交換即國際貿易逐漸成為經濟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工業革命以後,國際貿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此前從18世紀初到19世紀初的100年的時間內,國際貿易總額增長了1倍多。然而,僅在19世紀的前70年(1800~1870年)中,國際貿易就增長了6.7倍,平均年增長率超過9%。如果扣除價格下跌的因素,實際貿易量增長了9.6倍,從18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1913年,盡管除英國以外的主要歐美國家開始實行了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並先後出現了幾次經濟衰退,世界出口總額仍然從51.3億美元增加到184億美元,增長了將近2.6倍,年平均增長率仍達6%。
1870年以後,歐美出現了許多裝備了精密儀器和配備了訓練有素的科學家的實驗室。許多新的技術不斷湧現,包括貝塞麥、西門子-馬丁以及托馬斯的煉鋼法,石油勘探和開采的技術,發電技術、照明技術、電訊技術、各種化學產品的發明與生產,等等。物理學化學等科學指導下的發明創造取代了偶然或單獨的發明。新的大量的發明創造造成了大量新的工業的產生。另一方麵,以大批量生產為目的的技術也不斷出現,包括製造生產標準化零件的模子和設計生產出裝配線。這種新技術的應用不僅強化了專業化分工,同時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生產規模大大擴大。
二、工業革命對國際貿易的推動作用
工業革命以後,歐美發達國家的生產力大大提高,經濟體製和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歐洲、北美、日本和澳大利亞都先後完成了工業化過程,從自然的農業手工業經濟過渡到資本主義工業經濟。整個世界形成了以歐美國家為主的現代工業經濟為一方和其他國家組成的農業手工業等傳統經濟為一方的格局。
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工業革命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貿易一方麵作為商品銷售和資本積累的方式,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工業革命的產生和發展,另一方麵,貿易作為資本主義社會化生產方式和工業革命的必然結果而被不斷擴大。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貿易不再隻是自然經濟中的互通有無,而是作為主要的牟利手段。工業革命則徹底改變了各國和世界的自然經濟結構,使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成為人類經濟活動中的必要組成部分。
工業革命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
第一,工業革命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力,促進了生產。人們在滿足了本國本地區的消費需求外,可以有大量的剩餘產品可以用來與別國交換。工業化了的歐洲需要為他們的剩餘製造品獲得市場,也最終有了改變與亞洲貿易中長期處於逆差的地位。
第二,工業革命大大促進了交通的發展,鐵路、輪船、汽車以及電報電話的應用將整個世界連接成一體,國際貿易變得更加迅速方便。
第三,工業革命使世界從單一的農業社會轉向以工業生產為主的現代經濟。與農產品和其他初級產品不同,工業產品的千差萬別,變化無窮無盡,且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而日新月異。任何一國都不能自己生產全部的工業產品,都不可能達到農業社會時的那種“自給自足”。各國都隻能生產一部分產品,然後用自己的產品與外國的產品進行交換。國際範圍內的分工和交換即國際貿易逐漸成為經濟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工業革命以後,國際貿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此前從18世紀初到19世紀初的100年的時間內,國際貿易總額增長了1倍多。然而,僅在19世紀的前70年(1800~1870年)中,國際貿易就增長了6.7倍,平均年增長率超過9%。如果扣除價格下跌的因素,實際貿易量增長了9.6倍,從18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1913年,盡管除英國以外的主要歐美國家開始實行了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並先後出現了幾次經濟衰退,世界出口總額仍然從51.3億美元增加到184億美元,增長了將近2.6倍,年平均增長率仍達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