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把握優勢 建設一流的文化強市——學習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1 / 3)

把握資源優勢不斷探索建設一流文化強市的新途徑

太原市是一座有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在建設一流文化強市中,發揮著得天獨厚的作用。

二是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麵,太原市有民間文學4133個,民間音樂341個,民間舞蹈91個,戲曲81個,曲藝67個,民間雜技25個,民間美術187個等。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5項,如晉劇、太原鑼鼓、風火流星、晉祠廟會、清徐徐溝背鐵棍、太原蓮花落等;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3項,如太原秧歌等;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是在曆史文化方麵,太原史有“九朝古都”之稱,素有“錦繡太原城”之美譽,現有館藏文物202681件,古遺址、寺觀、宮殿、石窟、古塔及石刻、雕塑、壁畫等各類文物近千處,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96處。其中,國保單位13處,省保單位32處,市保單位48處。具有史前文化遺存豐富、古代建築門類齊全、彩塑壁畫異彩紛呈、石窟造像獨樹一幟、碑碣石刻精品迭出、唐宋園林宛自天開、區域考古引人注目、革命文物遍布全市的特點。

87項,如並州歌等;有縣級名錄253項;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5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16人。

三是在公共文化設施方麵,全市有市級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各1個;縣級文化館6個、圖書館7個;鄉鎮新建了28個麵積30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目前有比較規範的703個,“農家書屋”407個;社區有447個社區文化活動室,平均麵積30平方米左右。年底各縣(市、區)村級文化活動室和“農家書屋”全部建成。

四是在文化種類方麵,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4個、民營職業劇團16個、民間劇團59個;有綜合娛樂場所39個、音樂茶座32個、音像製品零售和租賃點400個、單體網吧590個,連鎖網吧300個;有7個電視頻道和4個廣播頻率,實現有線電視數字化,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99.4%;有電影集團公司1個、電影公司4個、電影院27個、放映隊60個;有印刷複製企業814家;全國刊號報刊15種;內部資料性出版物43種;圖書發行網點465個,大型民營書店6家,軟件店62家,報刊批發市場2個,期刊300餘種。

五是在文化產業方麵,有文化企業5176個,其中廣告會展952個、古玩藝術品市場7個、文化藝術品收藏30個、拍賣企業5個、文教辦公用品銷售經營312個、樂器演出器材經營108個、工藝美術字畫製作銷售126個、禮品製作銷售232個等;有文化創意、動漫遊戲企業110家,成立了創意產業聯盟、動漫協會,建立了山西第一個動漫遊戲產業發展基地,生產動漫作品共計27591分鍾,其中具有播放權的24821分鍾;有會展工作辦公室和會展行業協會108家;有各類博物館和紀念館14座。我市文化產業的發展,促進了擴大內需,增加了社會就業,拉動了經濟增長,提升了綜合實力。縱向比較,太原的文化產業有長足進步。橫向分析,在全省,我市的文化產業起步較早,發展較快;在中部六省省會城市文化產業發展中總體水平處於中遊;在全國大中城市中屬於中等水平。

把握資源優勢不斷探索建設一流文化強市的新途徑

太原市是一座有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在建設一流文化強市中,發揮著得天獨厚的作用。

二是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麵,太原市有民間文學4133個,民間音樂341個,民間舞蹈91個,戲曲81個,曲藝67個,民間雜技25個,民間美術187個等。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5項,如晉劇、太原鑼鼓、風火流星、晉祠廟會、清徐徐溝背鐵棍、太原蓮花落等;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3項,如太原秧歌等;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是在曆史文化方麵,太原史有“九朝古都”之稱,素有“錦繡太原城”之美譽,現有館藏文物202681件,古遺址、寺觀、宮殿、石窟、古塔及石刻、雕塑、壁畫等各類文物近千處,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96處。其中,國保單位13處,省保單位32處,市保單位48處。具有史前文化遺存豐富、古代建築門類齊全、彩塑壁畫異彩紛呈、石窟造像獨樹一幟、碑碣石刻精品迭出、唐宋園林宛自天開、區域考古引人注目、革命文物遍布全市的特點。

87項,如並州歌等;有縣級名錄253項;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5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16人。

三是在公共文化設施方麵,全市有市級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各1個;縣級文化館6個、圖書館7個;鄉鎮新建了28個麵積30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目前有比較規範的703個,“農家書屋”407個;社區有447個社區文化活動室,平均麵積30平方米左右。年底各縣(市、區)村級文化活動室和“農家書屋”全部建成。

四是在文化種類方麵,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4個、民營職業劇團16個、民間劇團59個;有綜合娛樂場所39個、音樂茶座32個、音像製品零售和租賃點400個、單體網吧590個,連鎖網吧300個;有7個電視頻道和4個廣播頻率,實現有線電視數字化,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99.4%;有電影集團公司1個、電影公司4個、電影院27個、放映隊60個;有印刷複製企業814家;全國刊號報刊15種;內部資料性出版物43種;圖書發行網點465個,大型民營書店6家,軟件店62家,報刊批發市場2個,期刊300餘種。

五是在文化產業方麵,有文化企業5176個,其中廣告會展952個、古玩藝術品市場7個、文化藝術品收藏30個、拍賣企業5個、文教辦公用品銷售經營312個、樂器演出器材經營108個、工藝美術字畫製作銷售126個、禮品製作銷售232個等;有文化創意、動漫遊戲企業110家,成立了創意產業聯盟、動漫協會,建立了山西第一個動漫遊戲產業發展基地,生產動漫作品共計27591分鍾,其中具有播放權的24821分鍾;有會展工作辦公室和會展行業協會108家;有各類博物館和紀念館14座。我市文化產業的發展,促進了擴大內需,增加了社會就業,拉動了經濟增長,提升了綜合實力。縱向比較,太原的文化產業有長足進步。橫向分析,在全省,我市的文化產業起步較早,發展較快;在中部六省省會城市文化產業發展中總體水平處於中遊;在全國大中城市中屬於中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