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莫希幹人
作者:詹·費·庫柏[美]
宋兆霖 譯
《最後的莫希幹人》是《皮裹腿故事集》中最出色的一部。故事發生在十八世紀五
十年代末期,英法兩國為爭奪北美殖民地而進行的“七年戰爭”的第三年,地點是在赫
德森河的源頭和喬治湖一帶。當時,這兒是一片腥風血雨的戰場。小說以威廉·亨利堡
司令孟羅上校的兩個女兒科拉和艾麗斯,前往堡壘探望父親途中被劫持的經曆為主線,
展開了在原始森林中追蹤、伏擊、戰鬥等一係列驚險情節的描寫。主人公納蒂·邦波,
此時已做了英軍的偵察員,並已獲得“鷹眼”的綽號,他和他的老友莫希幹族酋長“大
蟒蛇”欽加哥,以及欽加哥的兒子“快腿鹿”恩卡斯挺身而出,為了救出姐妹倆,和劫
持者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鬥爭,最後以一場大廝殺而告終。表麵看來,這有點像一個
“遊俠騎士式”的浪漫故事,實質上,作品首先告訴我們的是:英法殖民主義者是一切
罪惡的根源。他們為了掠奪這片印第安人土地而發動了戰爭,他們共同對印第安人實行
詐騙、暴虐乃至駭人聽聞的種族滅絕政策。他們用高價收購印第安人的頭皮,用“火水”
和《聖經》麻醉印第安人的鬥誌,用欺騙和脅迫要印第安人充當炮灰,惡毒地挑撥印第
安各部落互相殘殺,使之同歸於盡。欽加哥原為莫希幹族的大酋長,他的部落就是在白
人殖民者的槍炮和奸計下慘遭覆滅的。他曾向老友邦波傷心地訴說道:“英國人來到這
兒之前……我們的部落團結一致,我們生活得很幸福。鹽湖給我們鮮魚,森林給我們麋
鹿,天空給我們飛鳥,我們娶了老婆,而老婆又給我們生了孩子……那些荷蘭人登陸後,
把火水給了我的人民,一直到讓他們喝得天地也分不清……後來他們就被迫離開了自己
的土地,一步步被趕離了可愛的河岸,最後落到了這樣的地步:我作為一個首領和大酋
長,也隻能從樹縫裏見到陽光,而一直不能去看一下自己的祖墳!”不幸的是,連他惟
一的後嗣恩卡斯,也死在同為印第安人的麥格瓦刀下。同莫希幹族的遭遇一樣,受法國
殖民當局利用的懷安多特族,在最後的一場大廝殺中,也被“整個兒消滅”在霍裏肯湖
畔。這使我們形象地看到,北美殖民地的發展史,實質上就是這樣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淚
史。
譯本序
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初,美國才開始擺脫對英國文學的依附,真正誕生了美國的民族
文學。而書寫這個文學《獨立宣言》的代表人物,是歐文和庫柏,他們同為美國民族文
學的先驅者和奠基人,歐文被稱為“美國文學之父”,而庫柏則是“美國小說的鼻祖”。
庫柏的長篇小說《間諜》(一八二一),是美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蜚聲世界文壇的小說。
他的代表作邊疆五部曲《皮裹腿故事集》,影響更為廣遠;而《最後的莫希幹人》則為
其中最出色的一部。
庫柏的才華曾經受到別林斯基、普希金、萊蒙托夫、巴爾紮克。雨果、歌德、康拉
德、高爾基等許多世界著名作家的熱烈讚賞。
一
詹姆斯·費尼莫爾·庫柏(James Fenimore Cooper)於一七八九年九月十五日出
生在新澤西州的伯林頓。一年後,他父親威廉·庫柏法官,把他帶到紐約州中部奧獲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