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計謀博得全村人的喝彩。
從此,全村人便開始模仿原始人的生活方式,在樹上搭房,披獸皮,穿樹葉紡織的衣服。
不久,那位商人便向日本新聞界透露了他發現這個“原始人”小部落的秘密,立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轟動。
從此,成千上萬的人都慕名而至,參觀者絡繹不絕,眾多的遊客為部落帶來了可觀的財富。
有經營頭腦的人來了,他們來這裏修公路,造賓館,開商店,將這裏開辟為旅遊點。
小山村的人趁機做各種生意,終於富裕起來了。
上麵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同一件商品可以有多個買點,為客戶認可的買點也可以有多個,但是真正起決定作用章、能促使客戶下決心買的買點可能隻有一兩個。這就需要銷售人員在平時的銷售工作中,不斷的總結經驗,增強識別客戶買點的直覺能力,嗅出決定性的買點。通常的辦法是讓客戶多說,多察言觀色,仔細聽客戶話外之音。有時客戶會對買點遮遮掩掩,生怕被發現而遭宰;有時又會對買點表現濃厚的興趣,甚至是激動,兩眼發光,聲音變調等。
在特定的場合下,銷售員也可以製造特殊的買點。“搶劫”“風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美國某州公路上急馳一輛運麵包車。
這個州發生了水災,糧食緊張,麵包脫銷,到處缺貨。
汽車走到半路上,被饑餓的人們發現,車子被團團圍住,人們搶著要買車上的麵包。
銷售員感到十分為難,說怎麼也不能把過期的麵包賣給這些人。
這時,恰巧有記者跑來,探詢發生的事情。
他們一聽,覺得有趣。
一方是急需購買麵包,一方是銷售員礙於公司規定,怎麼也不賣車上過期的麵包。
“不是我不肯賣”銷售員說,“我們老板規定太嚴格,她規定不論在任何時候章、任何情況下,也不許賣過期麵包。如果有人明知故犯,把過期麵包賣給了顧客,一律開除。我要是把過期麵包賣給他們,我的飯碗就給砸了呀!”
他的話雖然能引起人們的同情,但怎麼能止得住饑餓者們往外直冒的口水?
記者說:“先生,現在是非常時期,你就把這車麵包賣了吧,總不能讓這些饑餓者失望吧!”
銷售員無奈,靈機一動,以神秘的表情,湊到記者麵前說:“賣,我是說什麼也不敢的,如果他們強行上車去拿,我就沒責任了。”
“那豈不是搶劫嗎?”記者說。
“他們把麵包強行拿走,憑良心留下應交的幾個錢,豈不就不是搶劫,而強買嗎?”
大家恍然大悟。片刻,一車麵包就這樣被強買光了。幾天後,這條消息便在報上詳細披露出來了。這家麵包公司的信譽陡然上升。
這一計謀博得全村人的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