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闋言傷別,是從個體的微觀角度來表達詞人的憂思之情。“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一開始就淋漓盡致地描繪了人物的內心情態。一名女子在夢中與情郎相會,卻被簫聲驚醒,回憶過去,輾轉反側。實質上,這位秦娥就是詞人自己的化身,他執著於追尋某個答案,然而苦思不得,不免心情鬱鬱。詞人到底想追求些什麼呢?從詞的下闋隱隱約約能看出幾分端倪來。“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詞人筆鋒一轉,從微觀的個體脫離開來,將筆墨潑向宏觀的曆史。個人的悲歡離合被融入到曆史的興亡更替中去,傳達了詞人對現實與曆史的反思之情,任你曾經多麼興盛繁華,最終都塵歸塵土歸土,隻有殘存下來的建築還留有一點當時的痕跡。將上下闋聯係起來理解,可以看出詞人想要追尋的或許是一種興盛的永恒,但這永恒並不存在,反而是最終的消亡才是永恒的。
全詞意境高遠,風格渾厚,富有哲理,與活躍在晚唐、五代時的“花間詞”殊為不同,已開宋詞之格調。
上闋言傷別,是從個體的微觀角度來表達詞人的憂思之情。“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一開始就淋漓盡致地描繪了人物的內心情態。一名女子在夢中與情郎相會,卻被簫聲驚醒,回憶過去,輾轉反側。實質上,這位秦娥就是詞人自己的化身,他執著於追尋某個答案,然而苦思不得,不免心情鬱鬱。詞人到底想追求些什麼呢?從詞的下闋隱隱約約能看出幾分端倪來。“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詞人筆鋒一轉,從微觀的個體脫離開來,將筆墨潑向宏觀的曆史。個人的悲歡離合被融入到曆史的興亡更替中去,傳達了詞人對現實與曆史的反思之情,任你曾經多麼興盛繁華,最終都塵歸塵土歸土,隻有殘存下來的建築還留有一點當時的痕跡。將上下闋聯係起來理解,可以看出詞人想要追尋的或許是一種興盛的永恒,但這永恒並不存在,反而是最終的消亡才是永恒的。
全詞意境高遠,風格渾厚,富有哲理,與活躍在晚唐、五代時的“花間詞”殊為不同,已開宋詞之格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