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在移近法調節測量時,距離鏡架平麵10cm處患者報告出現視標模糊,說明該患者的調節幅度是10.00D。實際的調節是發生在晶狀體平麵,在鏡架平麵後幾個mm。+2.00D的遠視眼矯正後近點為10cm,其實際調節幅度為10.80D;-2.00D的近視眼矯正後近點為10cm,實際調節幅度為9.40D,兩者差1.40D。因此,同樣度數的屈光不正,遠視眼比近視眼付出的調節更多,更早並更容易出現老視。
四、老視症狀出現有關的因素
(1)屈光不正:遠視眼比近視眼早出現老視,近視眼戴隱形眼鏡者比戴普通框架眼鏡早出現老視。
(2)用眼方法:由於近距離精細工作者容易注意到老視的症狀,從事精細的近距離工作的人比遠距離工作的人早出現老視。
(3)病人的身體素質:高個子有長手臂的病人比矮個子有短手臂的病人有比較遠的工作距離,需要比較少的調節,因此後者較早出現老視症狀。
(4)病人的地理位置:因為溫度對晶狀體的影響,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們較早出現老視症狀。
(5)藥物對病人的影響:服用胰島素、抗焦慮藥、抗憂鬱藥、抗精神病藥、抗組織胺藥、抗痙攣藥和利尿藥的患者,因藥物對睫狀肌的作用,比較早出現老視。
第二節老視驗光流程
一、目的
確定下加光ADD,從而確定老視患者近用處方。近附加ADD是指患者遠用處方與近用處方的差值。如:患者遠用度數是-3.00DS,近用度數是-2.00DS,ADD=-2.00D-(-3.00D)=+1.00D。
二、設備
綜合驗光儀、近距離檢查杆、試鏡架、鏡片箱、20br30塊狀視表近點卡片、近視力表。
三、準備
(1)在綜合驗光儀中設定患者遠用屈光不正度數。
(2)設置近用瞳距。
(3)在患者前方40cm處,放置20br30塊狀視表近點卡片。
(4)近點卡片具有良好的照明。
四、步驟
(1)選擇試驗性近附加ADD,有四種方法。
①年齡和屈光狀態:參照試驗性ADD,根據患者年齡和屈光狀態在表中選擇相應的ADD度數進行確定。如果患者年齡是45歲,屈光不正是近視,那麼試驗性ADD選擇+0.75D。
②融合性交叉圓柱鏡FCC。該法較少應用於試驗性近附加ADD的判斷。
③一半調節儲備法則。
④從患者過去的近屈光處方和視力開始。
(2)精確ADD:用NRAbrPRA法,將(NRA+PRA)br2得的度數與試驗性近附加相加。
(3)最總確定ADD:給患者一些閱讀資料,按照他們的閱讀習慣,做出進一步的度數調整。
例如在移近法調節測量時,距離鏡架平麵10cm處患者報告出現視標模糊,說明該患者的調節幅度是10.00D。實際的調節是發生在晶狀體平麵,在鏡架平麵後幾個mm。+2.00D的遠視眼矯正後近點為10cm,其實際調節幅度為10.80D;-2.00D的近視眼矯正後近點為10cm,實際調節幅度為9.40D,兩者差1.40D。因此,同樣度數的屈光不正,遠視眼比近視眼付出的調節更多,更早並更容易出現老視。
四、老視症狀出現有關的因素
(1)屈光不正:遠視眼比近視眼早出現老視,近視眼戴隱形眼鏡者比戴普通框架眼鏡早出現老視。
(2)用眼方法:由於近距離精細工作者容易注意到老視的症狀,從事精細的近距離工作的人比遠距離工作的人早出現老視。
(3)病人的身體素質:高個子有長手臂的病人比矮個子有短手臂的病人有比較遠的工作距離,需要比較少的調節,因此後者較早出現老視症狀。
(4)病人的地理位置:因為溫度對晶狀體的影響,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們較早出現老視症狀。
(5)藥物對病人的影響:服用胰島素、抗焦慮藥、抗憂鬱藥、抗精神病藥、抗組織胺藥、抗痙攣藥和利尿藥的患者,因藥物對睫狀肌的作用,比較早出現老視。
第二節老視驗光流程